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全面狙击“底特律”

  中国史上力度最大的政府债审计已近尾声。本报获悉,对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性债务的一线审计将于9月上旬结束,之后审计署将汇总审计数据,并于10月中旬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除了摸清债务风险,为下一步改革铺路之外,通过审计政府债,为城镇化釐清良性发展轨迹,阻止翻版底特律的出现,也成为决策层优先考虑的问题。

  进入下半年,很多地方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量价齐飞的局面,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的有62个,这种现象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但这还远远不足以化解天量政府债。却再度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底特律破产事件并没有让地方政府警醒,各地冲动性投资仍然亢奋,地方官们寄希望于房地产的兴旺和举债来填补资金缺口。这种思路,正刻画出了政府债雪球越滚越大的轨迹,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城市盲目扩张藏风险

  作为高层的核心智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日前明确指出,如果按照严格的审计,比如美国底特律的那种算法,有些地方政府已经破产了,只不过后面有国家信誉在维持。

  外界也注意到,新任总理李克强在经济方面最大的战略手笔就是力推城镇化。他多次强调,要发挥城镇化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这引发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债务风险。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土地抵押贷款总额高达5.95万亿元。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现在很多地方都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宝押到了新城建设上,利用融资平台举债成为普遍的做法,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必将面临投资风险问题。而全国人大财经委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城镇化专项调研也发现,内地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靠举债盲目扩张,造成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为什么李克强在上任总理四个月后,就亲自拍板决定,对全国政府债进行审计。

  土地偿债风险列审计重点

  2010年以来,审计署已先后两次组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2011年的审计发现,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超过10.7亿元。2012年至2013年,审计署又组织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债进行“抽查”。审计发现,经过两年时间,上述地方政府债务馀额增长了12.94%。

  与前两次相比,此次审计覆盖面从原来的三级延伸到五级,即向上延伸到中央,向下延伸到乡镇。并于8月1日起全部进驻一线审计现场。审计范围是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的债务,乡镇级是审计2006年以后有无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的问题。

  根据审计署安排,在本次全国政府债审计的重点行业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分析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规模及偿债风险变化情况。两年时间内地方债12.94%的高增速,以及9个省会城市超过100%的高负债率,令决策层忧心忡忡。

  审计报告10月报国务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目前土地财政确实在帮助地方政府偿还部分债务,土地出让金属于要素市场,现在出让的土地仅仅是大城市的郊区土地,若光靠土地出让金还债,不如让土地要素全面进入市场。

  本报从有关消息源获悉,针对政府债的现场审计总体上预计于9月上旬结束,大部分县级和乡镇级审计可于8月底结束。在9月份完成所有现场审计任务后,审计署将整合汇总数据,编製审计报告,这份报告有望于10月15日前后提交国务院。

-----------------------------------------

交叉审计防数据失真

  目前,全国审计系统全员投入,开展审计政府债的攻坚战,这是当前审计系统的头号中心工作。7月底以来,审计署全体党组成员包括审计长、副审计长、纪检组长、总审计师、总经济师在内,分别赴18个省市,听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审计人员对改进审计工作和推进问题整改的建议,也同时就审计政府债展开具体指导。譬如,8月8日至10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率队赴深圳,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检查指导政府性债务审计等工作。

  据了解,经国务院领导批准,本次审计的总体思路是“摸清底数、反映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建议”16字方针,而审计原则是“见人、见帐、见物,逐笔、逐项”10字方针,力求每一笔债务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项目和资金,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本报获悉,按照审计署统一布置,对各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本级和各省会城市本级债务,由审计署直辖的18个特派员办事处来负责审计,为了确保数据公正准确,排除干扰,此次审计实行各特派办交叉互调审计。如审计署郑州特派办于8月1日开始对安徽省级和省会合肥市本级债务展开审计。而郑州特派办平时的管辖范围是河南省和青海省。

  对各省下辖的地级市、县、乡镇的审计,主要由各省审计厅来负责进行。并且同样实行交叉审计方式,摸清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增减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政府性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而各省大员近期也纷纷表态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在会见审计长刘家义时,都表达了对审计的重视。而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安徽省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海南省常务副省长谭力,都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积极支持、全力配合审计工作。

  而对中央政府性债务,将侧重了解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相关负债情况,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金融债情况。这些工作由审计署有关派出审计局来承担。

===================

政绩考核增债务指标

  案例1:2012年12月,原四川省委副书记、原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被中央纪委调查,成为十八大之后第一位落马的副部级高官。而在李春城腐败窝案中,充满了融资平台公司的幢幢鬼影。

  此前的2012年8月,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戴晓明被调查,这被视为李春城案的“前奏”。戴晓明被认为是李春城的头号“马仔”,而成都工投作为成都市最为重要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一度蜕变为李春城等人大肆进行利益侵佔和输送的工具。

  而随着成都反腐清查的步步深入,作为成都高新区唯一国有资本平台的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也接连曝出高层丑闻。高投集团副总经理徐亮、董事长平兴相继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

  案例2:2012年6月,河南省最大的投融资平台河南投资集团的董事长胡智勇与党委书记王绍祥也先后被河南省纪委执行“双规”。于2007年底成立的河南投资集团,是代表河南省政府从事固定资产投资和经营的省级投融资平台,由河南省发改委代管,旗下控股?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7家大型企业,拥有至少750亿元资产,一度被冠以“中原淡马锡”的概念。

  专家观点:相较于其他融资渠道,自己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由于便于操纵,如臂使指,成为地方大员们最为青睐的融资方式,许多债务也往往几度易手,层层捆绑在融资平台公司身上,度过暂时的追偿链条,“寅吃卯粮”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造成基层债务风险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华社《瞭望新闻週刊》的调查发现,基层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尚未形成明确的政绩考核“债务指标”,导致债务不透明的情况突出,没有良好的“债务意识”、“风险意识”,而且存在“债务递延”的“推诿心态”,这是地方债务逐年增加的“思想”和“制度”根源。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对地方政府一把手的考核亟待制定相应的“债务指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乔宝云认为,需要尽快在省市县一级构建资本性预算体系,同时出台对基层政府的债务考核制度,从“制度建设”和“官员政绩”两个角度来形成地方债务问题的良好机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