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有两间本港中小型银行接获洽购,包括创兴银行与永亨银行,潜在买家不约而同为内地企业,反映内地金融业国际化提速,内地企业加快境外扩张步伐,由本港家族持有上市的中小银行成为併购对象,掀起一股寻宝热。
内企建走出去据点
继越秀集团参与洽购创兴银行之后,永亨银行大股东也接获第三者洽商收购,传闻买家为有意进军金融业的中国人寿,同一时间出现两间银行商讨出售控股实属罕见。
永亨银行资产吸引,在本港、澳门及内地分别有四十三间、十二间及十五间分行,比创兴银行资产规模更大,因而估值较高。永亨股价昨日急升百分之三十九至一百一十六元八角,市值达到三百六十亿元,相当于帐面值的一点八倍。
併购对象买少见少
由于市场上可供出售的中小银行买少见少,加上内地企业海外併购野心日大,永亨收购价可能比预期为高,如果达到帐面值的二点五倍,收购价将超逾五百亿元。
过去十年来,本港由家族持有的上市中小银行数目持续减少,箇中因由有下列因素:
(一)在海外金融集团与内地国有银行夹击之下,本港中小型银行生存空间愈来愈小,近年平均股本回报由两成大幅回落至百分之九。
(二)巴塞尔银行监管条例实施下,对银行要求更严格的核心资本要求,不利家族持有中小银行,促使中小银行大股东善价而沽。
(三)内地金融企业加快走出去,本港中小银行成为併购首选对象,例如招商银行併购永隆银行。
事实上,近年本港人民币业务发展起飞,成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相关存贷业务及衍生金融产品增长潜力巨大,内地企业自然不错过在港建立业务据点,并且由此面向国际,令本港成为内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现时内地金融、保险集团最有机会成为本港中小银行潜在买家。
收购价将愈抢愈高
不过,本港家族持有的上市银行数目,由二千年的六间缩减至目前的四间,包括东亚银行、永亨银行、创兴银行及大新银行,其中永亨与创兴银行证实有财团洽购之中,而国浩则一直对东亚虎视眈眈,其他财团不易沾手。
换言之,馀下有机会成为併购对象的上市银行只馀下大新银行一间,可以预期中小银行收购价势必进一步抢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