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民营银行启航在即



  金融改革被看做是本届三中全会的“重头戏”,而推动民资进入银行业则又视为其中关键之举。日前又有消息称,相关牌照将于下个季度发出。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亦即将推出。在市场预期高涨的背景下,民营资本亦闻风而动。迄今已有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预核准,而宣布涉足该领域的上市公司亦多如过江之鲫。

  在目前预期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中,民营银行之所以最受关注,就在于外界寄希望其能发挥“鲇鱼效应”,为内地金融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一方面,成立民营银行将是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促进竞争的有效途径。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民营银行具有点多面广的独特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很容易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形成高效的金融“微循环”。

  培育多层次金融体系

  另一方面,民营银行是丰富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民营银行的引入有望增加内地金融生态环境中具有物种多样性,让各种性质的金融机构能够共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并藉此机会改善国有金融资本供给格局,更好的释放改革红利。

  事实上,民营资本对银行的涉足早已开始。据银监会去年数据显示,在股份制商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民间资本佔比分别为41%及54%。例如,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等就有大量民营资本参与。

  就在三中全会前夕,监管层持续加大民营银行相关政策的松绑力度。六月十九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强调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七月五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金融“国十条”。其中,第九条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至七月三十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民资进入金融业将有重要突破,下半年将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在此后的八月十二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到“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22民营银行获预核准

  在改革预期不断升温之下,市场中的民营银行热潮涌动。包括上周四晚间发布公告的百圆裤业在内,目前宣布涉足民营银行领域的上市公司已逾20家。而内房龙头万科则通过30多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3.75亿元)入股,成为在港上市的徽商银行最大基础投资者。同时还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企业传出相关“绯闻”。另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共有22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工商管理总局的预核准,其中涉及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等。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业内对民营银行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短期内难以对金融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未来民营银行的规模不要说是挑战国有五大行,就算对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冲击也十分有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直言,“我们没有为民营银行的出生准备好前进道路和成长背景,这种情况下它很可能成不了气候,只能是点缀。”

  据平安证券预计,至二○一七年末,新增设立的民营银行的整体资产规模将达到1.5至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佔银行业总资产比例大约为1.4%;推算民营银行每年将扩大贷款投放3000亿元,约佔贷款新增量的2.3%左右。从存量上来看,民营银行仍将是一类相对较小的银行群体。

  更需注意的是,民营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性、民营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等,将使民营银行具有很大风险。復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认为,金融与商业两者完全不同,经营一般企业和经营金融机构存在天然鸿沟,民营企业家不擅长做“银行家”。“因为商人重利益,而金融家重风险。”

  商业模式亟待明晰

  实际上,监管层对于民营银行的风险问题也早有考虑。日前有报道称,全国首份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已完成并报至银监会,将成为制定全国版细则的重要参考。据透露,有关部门或给予民营银行有限业务牌照。这意味?,即民营银行只能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相关业务,不可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分支网点等。此外,在存款准备金率和不同类别贷款计提比例方面,民营银行可能也会与普通银行有所区别。

  上述限制政策虽然起到了管控风险的作用,但无疑又加大了民营银行的生存压力。有专家指出,民营银行的业务范围难以取得突破,还要从当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口中夺食,盈利空间有限、违约风险也甚大。“在此情况下,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在于能否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有则生,无则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