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但若要我常年待在景致优美但人烟稀少的地方,却未必会很惬意。我出去旅游,心中的选择,最好是既有风光又有人气的地方,譬如庐山。我揣测,一个人要活得健康,除了阳光、新鲜空气和必要的营养之外,缺少了人气恐怕也不行。
我所居住的大院之外,有一条小街,宽不足十米,名字倒蛮响亮,叫“城正街”,就是说,当年它是县衙门前的正街。这是一条原生态的街,因为近几十年的城市规划都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街两旁的房子,有本世纪盖的,有解放初期盖的,还有民国留下的老屋。
街长不过几百米,有几家杂货店,几家饮食店,几家服装店,几家药店,几家理髮店,几家麻将馆,一家炒货店,一个蛋糕坊,一个菜场,一所小学,还有早两年改建的基督教堂。
我不时光顾的理髮店,是自称为“髮屋”的那一家,理髮师就是店主,五十多岁,原来在一个国营理髮店干活,二十年前国营理髮店下马,伙计们纷纷自立门户。十多年来,那间髮屋也有些变化,供应热水的装置就改变了几次。最初是个蜂窝煤炉,后来改烧液化气,几年前装了电热器,最近又换了新电热器。店主说,原来那种,每天要耗十多度电,新产品每天只要几度电。中午时分,小店会关门一两个钟头。有一次,下午三点我前去理髮,仍吃了闭门羹。事后,店主解释,那是他去交养老保险金,耽误了。
街口有个报刊亭,代售百馀种报刊。通常照顾店面的,不是一位中年男人,就是一位中年女人。今年春节,那里由一位老者照看,他不大熟悉业务,连普通报刊的售价都不清楚,我忙给他当“顾问”。他告诉我,儿子儿媳双双下岗后,就弄了这个报刊亭。儿媳不是本地人,此刻夫妻俩正带?小孩去外婆家拜年了。旁边有位老者(他一定是前者的朋友)插上一句俏皮话:“他最心疼儿媳妇了。”
菜场里有个鱼摊,平常日子,鲜活的鲢鱼、草鱼、?鱼、鲫鱼都不会缺少;过年过节,会供应鳜鱼和基围虾等。我经常去买鲫鱼,但我不喜欢和鲫鱼长相相似的鲤鱼,也不喜欢鱼籽。老闆便教我分辨鲫鱼和鲤鱼、雄鱼和雌鱼。有一天,老闆犯了腰疼,原来是椎间盘脱出。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他贴一种膏药,几天后,他腰疼减轻,忙不迭地谢谢我。
临街的房子大半是居民的住家,到了冬季大晴天,屋门口常有中老年人晒太阳,街上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都是他们眼中的风景。有一次,我提?一隻新菜篮子过市,街旁一位老者便及时评论:“换了个菜篮子?”又过了几天,他清点完篮中我买的菜之后,提出建议;“要买点好吃的,到我这年纪,想吃也吃不动了。”我反问:“您高寿?”他回答:“八十六了。”我们相视而笑。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