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为2014年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即我国分布式光伏今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8GW,将其占光伏发电总新增规模的比例,由2013年的30%快速拉升至将近67%(此前国家能源局预计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10GW,其中分布式3GW)。
不过,时隔不久后,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便发布报告,直言“2014年光伏建设12GW的指导目标中,8GW分布式发电,预计实际仅可完成6GW左右。”
事实上,工信部的预言与光伏业界的体会不谋而合,晶科能源品牌总监钱晶就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即便政府支持,面对分布式,企业仍顾虑重重,投资者亦犹豫不决”。
分布式光伏阻力重重
去年11月底,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要“推动光伏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
事实上,管理层着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一方面,分布式是业界公认的光伏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分布式为光伏技术进步提供了一片沃土,而只有提升转换率、发电量,实现平价上网,光伏才能最终甩开补贴“拐棍”,健康成长。
那么,在实际产业化过程中,分布式光伏发展为何举步维艰呢?
究其原因,钱晶归纳为“终端用户消纳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资收益、电站完工后产权的风险性,以及终端用户消纳的持续能力”三点。
首先,相对地面电站依据日照、电价补贴等关键数据,即可相对准确计算出的发电量、回报率,分布式光伏却存在着峰谷平电价间、自发自用与余电上网间的诸多变量,致使其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其二,屋顶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可能归属不同家,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三方关系难以协调;同时,25年内(光伏组件商质量承诺期),业主需拆除建筑物或转让他人等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直接引发项目产权的风险,因为屋顶毕竟不同于土地。
其三,终端用户会否发生停工歇业,转产或厂房转让后下一个用户是否能维持同样的用电水平,都会影响项目未来的盈利。
“归根结底,大家并没能看到一个合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商业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钱晶表示。
提高电价或成选项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每千瓦时0.42元”之规定,光伏发电在商业用电约1元/度(全国各地电价平均值)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拿到0.42元/度补贴。依此计算,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部分,业主方实际得到了约1.42元/度的实惠,而“余量上网”部分,理论上仅可实现0.8元/度-0.9元/度的营收(全国脱硫火电上网电价均值0.4元/度,加之0.42元/度补贴)。
如上计算,清晰地展现出了政策制定者“鼓励分布式,又侧重鼓励自发自用”的战略思路。不过,在钱晶看来,为了令分布式光伏收益率更加清晰,“余电上网部分的补贴应参考西部电站(一类地区上网电价为1元/度),甚至略高一些,因为东部光照不如西部,更为关键的是,如此一来,分布式光伏的投资收益率就非常容易计算了”。
此外,由政府统一屋顶资源,平抑各方利益,不失为获取稳定屋顶资源的好办法。加之微网和储能,实现园区的各个屋顶分布式发电,统一并网,根据各家的用电需求实现配送。“就类似发挥一个水库调节的功能,这样能让光伏屋顶发的电能最大化、最有效率地在园区消纳利用,这样便解决了消纳的问题。”钱晶向记者举例道。
钱晶认为,“借鉴德国的做法,其电价标准由火力、光伏、风力等不同发电成本加权平均所得。而我国新能源电价附加只占电价很小一部分。试想,如果适度调高这部分附加,拉大工业峰谷电价差和时段电价差。屋顶用户自觉会积极使用自发的光伏电力”。 在经过四五年的平淡期之后,国家电网2014年的电网规划投资增速首次接近20%。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将是电网设备投资的大年,对电力设备企业来说也是利好。
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计划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为3815亿元。
2013年,国家电网规划电网投资金额为3182亿元,实际完成3379亿元。因此,2014年的电网投资规模比去年大幅增长了近20%,比实际完成量增长了13%左右。自2009年以来,国家电网的投资增速一般为每年1%~4%,2012年的投资计划为3097亿元,但仅完成3054亿元。所以,这一投资金额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一位电力行业人士表示,国家电网提出电网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电网投资3815亿元,体现了国网公司2014年在电网建设上的决心和信心。这一投资规模远超市场预期,重大利好于电网设备板块。
实际上,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电网的招标和建设速度均有所放慢,再加上宏观经济形势较差,电网外客户需求疲软,平高电气、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电力设备公司2013年的业绩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在特高压和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则表示会促请批复电网发展规划,推动改进电网项目评估机制,全力突破特高压发展瓶颈等。同时,将淮南-南京-上海、锡盟-枣庄、蒙西-天津南、靖边-潍坊等特高压交流工程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争取特高压“六交四直”项目2014年内核准并开工。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国家能源局已经明文将锡盟-枣庄、蒙西-天津南列入到解决华北污染措施中,因此这两条线路被核准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66/11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上,2013年开工量为5.9万公里,投产为4.8万公里;国家电网2014年计划开工6.1万公里,投产5.1万公里。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虽然国家电网规划的这些项目要比实际获批的会少一些,但是全国治理雾霾的契机还是对项目审批获得核准极为有利的。
另外,在配网方面,2014年建设改造投资达到1580亿元。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解决农村供电低电压为重点,完成30个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有序推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等。
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计划电网投资增量主要来自配网,随着后续配电自动化标准、集中招标陆续启动,配网自动化将迎来建设的元年。
国家电网还提到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放开两头,监管中间,在发电侧竞价售电,在用电侧竞价购电。
去年10月底,国研中心发布的“383方案”也明确建议要开展“竞价上网”,形成以双边合同市场为主、实时竞争市场为辅的竞争性电力市场;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等。不过,林伯强认为,即便提出这样的建议,但电力体制改革仍很难短期内有所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