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万达信息和海利得因筹划股权激励计划停牌;宜安科技股权激励首次授予424.50万份期权,国创高新也发布513万股股票授予完成的公告。
截至昨天,1月以来,共有39家上市公司涉及股票或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数量合计为2.59亿份,其中12家目前仍是董事会预案的进度,6家是股东大会通过,21家已实施。记者注意到,股东大会通过或实施的激励计划,也多是在去年12月左右发布的。
为何近期激励计划集中出现?华西证券投资顾问朱妮分析称,一年之初定股权计划,能对当年的管理层和经营层业绩起到直接的激励作用;其次,目前多数股票处于相对低位,此时推股权计划一般行权价不会太高,有利于后期管理层行权。
“股权激励计划还能使投资者看到该公司的未来前景和人才保障,对业绩可持续增长有了解,有助于刺激公司股价走强。”天相投顾黄小宁分析称。
从授予价格上看,近期不乏上市公司大力度“发红包”的股权激励。1月15日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延华智能,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不超过611.8万股,行权价格为7.17元/股,较其最新收盘价15.69元/股折让54%。
延华智能并不是孤例。近期有新进展的澳洋顺昌、三诺生物、北陆药业、红日药业、国创高新、长荣股份等12家公司,期权或股票行权价格较最新收盘价折让率都在50%以上。美的集团、碧水源、美邦服饰、富安娜,近期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则略高于最新收盘价。
行权条件是另一关键因素。朱妮分析称,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正面作用,还要看其行权条件是否容易达到。“公司定的业绩目标过低,加上行权价低,就可能将股权激励变成高管套取资产的工具。考核行权条件时,可与同行业增长率、公司历史业绩等进行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