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国际毒潮氾滥和内地毒品消费持续增加的影响,广东成为目前内地最大的涉毒“重灾区”,去年以来破获毒品案、抓获毒犯及缴获毒品数量均居内地首位。广东省禁毒委表示,广东吸毒人员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去年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61.6%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者;仅今年头5个月就查获4万名吸毒人员,同比激增23.2%;而年轻人在娱乐场所吸毒严重,去年至今逾1100家涉毒娱场被查处。
“6.26国际禁毒日”将至,广东省禁毒委员会今天召开记者会披露全省禁毒工作情况。据统计,去年广东共侦破毒品案件2.1万宗、抓获涉毒嫌疑人2.2万名,分别同比增11.6%、10.7%;并捣毁毒品合成工场和加工窝点228个、缴获各类毒品4.7吨,各项主要缉毒执法战果保持内地第一。
头5个月查获4万吸毒者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局长王均科表示,广东毒品形势严峻复杂,涉毒犯罪势力呈现向“欺行霸市、製假售假、商业贿赂”伸手和渗透之势,并向涉枪、涉黑、涉恶犯罪以及团伙化、集团化方向转化。仅去年便打掉各类製贩毒团伙达320个,缴获各类枪支118支、子弹1883发。近期破获的一个长期盘踞在佛山、江门、东莞等地、以陈某培为首的製贩毒品团伙,共29名毒犯落网,缴获毒品K粉、冰毒逾36公斤,摇头丸9800多粒、开心水80多瓶及管制类精神药品一批。
王均科指出,尽管去年广东吸毒人员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3个百分点,但受国际毒潮氾滥和内地毒品消费失控的影响,新吸毒人员滋生形势仍不容乐观。今年头5个月查获吸毒人员4万、强戒吸毒2.2万人,分别同比升23.2%、11.4%。
引发多起治安刑事案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吸毒人员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吸食新型毒品人员迅速增多。在去年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61.6%为吸食新型毒品者;全省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者的比例由2008年的7.4%,增长到去年的24%。
王均科说,冰毒、氯胺酮等新型合成毒品对吸食者大脑、神经组织的严重损害直接导致突发性、间歇性甚至器质性的精神失常现象,在广东各地相继引发了恶性治安、刑事案件以及毒驾肇祸的交通事故。
娱乐场所变涉毒集聚地
在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增长快的同时,青少年比例居高不下。珠海金鼎自愿戒毒医院负责人李晓东表示,该院收治的病人平均年龄在25岁到30岁,其中男性佔8成,吸食新型毒品的主要是年轻人,大约佔总数的1/3。而来自广东法院数据也显示,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人数近年亦大增,近4年间判处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人数年均增长率达35.1%。
由于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获取渠道多、且价格相对于鸦片和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较低,它们成为瘾君子的热门消费品,而娱乐场所是年轻人涉毒的主要集聚地。广东警方近年已将娱乐场所列为严打对象。据统计,仅今年1至5月便清查娱乐场所360间,而去年共查处涉毒娱乐场所779间次,查获吸毒人员5898名,刑拘贩毒嫌疑人及场所经营、从业人员294名。
====================
冰毒: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硷,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形似冰,故俗称冰毒。冰毒可造成精神偏执,行为举止咄咄逼人,并引发反社会及性暴力倾向,还可引起吸服者失眠、幻觉、情绪低落,同时严重损害内脏器官和脑组织,严重时导致肾机能衰竭及精神失常,甚至造成死亡。
麻古:
类似冰毒片,外观与摇头丸相似,其主要成分是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等多种兴奋剂成分,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吸食后很容易将自己的秘密和隐私通过交谈等方式随意告诉他人,不知不觉受人支配、出现狂想等症状,极易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该药又被称为“唠嗑药”、“抢劫药”、“强姦药”、“迷姦药”。长期滥用会出现偏执观念、幻觉或被害妄想恐惧症,言语含混不清或持续言语。
摇头丸:
1996年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毒品,并很快成为迪厅里“HIGH族”的新宠,其蔓延速度非常之快,甚至有人以为这是“酷”和“时尚”的代表,服用者大多是涉足迪厅的青少年,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摇头丸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慾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最具危险的毒品。
氯胺酮:
又称K粉,是国际流行的新型毒品。K粉的危害很大,对人的心脏、肺部、生殖系统都会产生致命性损害,吸食K粉过量会导致死亡,对中枢神经的损害比冰毒还厉害,吸食后很容易狂躁,会疯狂摇头,很容易摇断颈椎,而且自身控制力很差,易产生暴力和强姦倾向,因此又叫“HIGH”药和“强姦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