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在春节大年初一到期的中诚信託“诚至金开1号”产品将无力偿付投资者,或现理财产品首例违约,能否打破刚性兑付备受市场关注。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刚性兑付问题,误导投资者,他认同工行不托底的做法。不过,分析普遍相信事件难打破刚性兑付惯例。有监管人士透露,此事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延期兑付。
此前,山西省政府已否认为中诚信“诚至金开1号”出面50%兜底的消息。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也明确,工行不会向蒙受损失的投资者提供补偿。
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同意工行“不负有刚性兑付的责任”的表态。他指出,银行对存款才负有这样的责任。现时投资者的风险认知不足,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刚性兑付的问题,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歪路,同时极大的误导市场,投资者的容忍度变得越来越低。
未见引发系统性风险
姜建清此前就兑付中诚信“诚至金开1号”回应,“我们并不负有那种刚性责任”,“就教育投资者而言,这一事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投资者应以此为戒,了解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
标普也认为,工行没有为中诚信託事件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倾向产品将出现违约。虽然该项目发生违约将影响工行的信誉,但这一影响也许是可控的。同时,考虑到受牵连的个人投资者人数有限,而且这些投资者都属于该行的高值客户,该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有限。
刘明康也明确,此次事件与影子银行无关,而是财富管理的问题,目前还看不到事件会引发系统性风险的迹象。
虽然有分析师主张,违约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金融体系风险的意识。其中,美银美林中国策略师崔伟表示,“如果他们在合理的短期内允许(该行业)发生一场违约,我们也许会看到市场做出快速反应、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如果政府选择拖延问题的解决,那么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业界忧冲击金融稳定
但更多渠道消息认为,中诚信託违约不会仅仅带来局部风险,而是关乎金融稳定大局项目,光大证券分析师徐高警告,如果决策放任信用事件的发生一如放任“诚至金开一号”违约,那就是对撑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信念的系统性摧毁,必然导致金融风险集中爆发,亲手引发中国次贷危机。所以事件难打破刚性兑付惯例。一监管人士明言,此事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可能性不大,因为对中诚信託而言,此事的妥善处理至为攸关,其在今年还有数个矿产信託面临兑付。而对于工行而言,在代销此产品之前,调查信託项目基础资产时存在瑕疵。
据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诚至金开1号”由工行私人银行部发行,投资者共700馀人,工行手续费4%,中诚信託通道费为2%。也就是说,工行获益是中诚信的20倍。
虽然工行是代销方,它来兜底的说法在法律上没有依据,但工行在这个项目上获益更多。银行4%的手续费在信託产品中很少见,如果收益少的一方承担更多责任是不合理的,风险和收益应该对等。
该监管人士表示,目前各方都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最坏的可能是延期兑付”。
摩根大通研报认为,该产品违约可能性极小,信託产品和财富产品无违约的状况可能持续至今年年底。该行同时认为,如果政府能建立一个有序的违约机制,而且违约也没有与敏感议题相联繫(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住房、银行坏帐),溢出效应或可以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
市场关注,中诚信託的“诚至金开1号”一旦出现违约,将对其他同类型产品引发连锁反应。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如果该事件真如此发展(出现违约),很可能触发正在进行去槓桿化的中国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
今年将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採矿业相关信託产品到期,另外还有大笔信託资金已流入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官方媒体此前透露,目前还有两家在2012年通过信託融资的煤炭企业在偿还投资者方面遇到困难,同时有一隻投资于成都某个住房项目的影子银行产品未能偿还其10亿元贷款的本金。
煤炭价格下跌拖累
单从矿业理财产品看,与矿产信託高度相关的煤炭行业正遭遇十年来最大“寒潮”,煤炭价格持续下调,至6月中旬更是出现加速下跌态势,不少企业库存已逼近上限。据统计,2012年至2013年,工商企业类信託产品兑付危机达到20多例。房地产信託、工商企业信託和煤矿能源信託佔主要。其中,2013年12月,吉林信託松花江【77】号山西福裕能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託计划传出兑付风险,投向与中诚信託相似,均是涉及煤炭行业。有业内人士称,“相对低调的矿产项目,可能比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房地产项目更加暗流汹涌”。
值得一提的是,华融信託融丰系列的一款产品与“诚至金开1号”几乎同时推介,而不知是何原因,这款信託计划至今并未宣布成立,或许已意外躲过一劫。此外,另有规模接近者为中信信託“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Ⅰ号集合信託计划”,募资37.12亿元。中信信託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目前运行状况一切正常,并未出现任何特殊情况。
理财产品金额倍增
数据显示,去年理财产品金额大增一倍至逾7000亿元,信託业在快速膨胀的同时,目前也面临大幅下滑的难题。数据统计,截至1月16日,45家信託公司在2013年共实现总收入662.63亿元,较上年增加127.88亿元,增幅达23.91%。不过,2013年业绩虽然仍呈增长势头,但却已明显放缓。据统计,2012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45.3%、47.8%。相较于上年,上述45家信託公司去年的业绩增速已经近乎“腰斩”。以平安信託为例,2012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95亿元、15.3亿元,同比增长87%、43.87%。上述数据在2013年分别为43.63亿元、19.14亿元,仅同比增长17%、25.18%。
=========================
人保华融或当白武士
中诚信“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正等待28日的来临,因为此前工行上网点的有关负责人承诺当日前会给投资者一个说法。市场估计目前各方正在做最后努力尽量化解产品因出现违约而面临的风险。险资和资产管理公司接手的传闻不胫而走,市场认为的热门对象包括华融投资管理和人保集团。
距离中诚信“诚至金开1号”兑付期越来越临近。有消息指,工行目前正与接洽方洽谈,已涉及交易细节,会在28日当日有所披露。由于现时距离违约时间迫在眉睫,在目前煤矿资产并不具备价值的情况下,市场相信在这么短时间能达致一定成果的很大程度不会是一场商业收购,接手方肯定与工行有一定关系。
也有消息称,在多方协调下,中诚信託可能已开始接洽华融资产商议接盘相关事宜。
信託人士认为,工行与华融关系密切,由华融接手速度最快。他揣测华融甚至可能将整个信託计划的受益权直接买过来,或是只买两座矿,但是直接把价值做到信託计划本息等值的30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省政府或重组相关企业
资料显示,2010年4月,华业地产子公司深圳市华富溢投资有限公司向中诚託申请了10亿元人民币借款,但到期无力偿还。最后无奈只能借道华融资产,签署相关协议重组这笔债务。若是次华融落实接盘,也并非中诚信託首次通过华融化解兑付危机。
至于险企接盘,国际金融投资联合会执行主席、信託专家孙飞指出,个人认为险企接盘还是有可能,虽然目前中诚信託资不抵债,但项目说不定还是有利可图。用益信託首席分析师李旸指出,不排除是股东接盘,毕竟现在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与此相连的是,中诚信託最大股东为国有的人保集团。“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託计划”的销售材料称,根据投资金额的不同,年回报率可能达到9.5%至11%。中国央行允许银行提供的储蓄利率上限为3%基准率的1.1倍,这使得这样的回报率非常有吸引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找金融机构做接盘方可能性不大。有关方面或将找到一个实体企业进行收购,并提供贷款支持。
基于山西省金融办相关人士此前指出,山西省政府对中诚信託“诚至金开1号”兑付问题高度关注,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採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孙飞相信,为维护社会稳定,山西省政府可能会重组相关企业,尽量使其起死回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