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股市场IPO“真空期”已近一个月时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昨日表示,新股发审会将于本月启动,但当月或无企业上市。针对此前改革引发的争议,中证监会考虑适当放宽募投资金使用的要求。他并指出,为利于企业赴港上市及併购活动,目前正加紧对H股全流通的研究。“中证监有意取消境外上市的审批权限,鼓励更多民企选择海外IPO。”
姚刚昨日在参加两会联组讨论时称,由于正处于年报公布时期,因此即使3月份重启新股发审会,但候审企业月内完成上市程序恐怕还是比较难。据中证监网站数据披露,上周并无新增排队企业进入初审名单。这也意味着,候审企业已连续12周零申报。此外,包括上周南京斯迈柯特种金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斯迈柯”)被终止审查在内,今年以来已有10家拟上市企业被终止审查,使得通过发审会的企业数降至27家。
解决老股转让比例高问题
同时,中证监也在完善及微调IPO政策相关文件。据姚刚透露,正在考虑适当放宽募投资金使用的要求,这将有利于解决部分公司IPO老股转让比例偏高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老股套现及超募限制等IPO改革政策上的漏洞,不少拟上市公司乘机敛财,其中,奥赛康因老股规模高达31亿元人民币被监管层紧急叫停发行。该事件发生后,中证监急忙对募投指标进行指导,在打压新股市盈率高企同时,还使得拟上市公司採取新老股票1:1的配比发行。
但有专家认为,上述举措并不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内地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就撰文指,管理层冀通过老股转让解决“三高”发行问题,是庸医剪箭的愚昧做法。该种做法只不过是让超募资金在新股发行环节就直接用于老股套现了。更可怕的是,对投资者来说支付的资金并没有减少,但相应的每股权益却减少了,股民的权益因此受到损害。
这一情况亦引发监管层的关注及反思。中证监发言人张晓军曾于新闻例会上表示,把新股发行数量与募投项目资金需求量直接强制挂?不尽合理。“对此,我们正在研究改进措施”。中证监主席肖钢也在与专家座谈时坦言,募投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过时的、固定资本投资的概念,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目的可以是多元的,也可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针对委员普遍关心的企业海外上市及併购问题。姚刚在会上透露,全流通对中国企业海外併购非常有用,目前中证监正推进对H股全流通的研究,过去有些规定目前已经发生变化,今后只要股东大会认可就可以全流通。
来港上市仅需股东会同意
与会的不少民营企业代表称,进军香港股市面临“上市难”的问题。姚刚回应称,以前由于香港H股的上市门槛非常高,大多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只能选择红筹股架构的间接方式在港股上市。但现在只要双方的股东大会同意,内地企业就可以直接在香港上市。
姚刚并称,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取消的200多项行政审批中,中证监有意取消境外上市的行政审批。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监管层已取消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456”条件和前置程序。姚刚指出,彻底取消审核程序涉及到《证券法》的修改,在审批取消前中证监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歷经一年多的等待之后,万科于本周二宣布,正式取得中证监下发的有关“B转H”申请的批覆。这也使得万科成为继中集集团和丽珠药业后第三个“B转H”的内地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