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約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期和回售的企業債券中,已有200億完成兌付工作,迄今未發現剩餘兌付和回售債券存在償債風險。發改委強調,後續要針對企業經營狀況和償債能力的不同,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措施,並做好回售預案。
內媒引述消息稱,發改委本周四召開企業債券兌付工作座談會。會上各省及部分地級市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匯報了今年企業債券的到期兌付情況。據發改委統計,今年需到期兌付的企業債共838億元,涉及回售的企業債共1388億元,預計涉及回售債券的實際兌付比例較低,估計全年企業債到期和回售的規模約1000億元。截至目前,各地已完成約200億元企業債到期兌付,迄今未出現一起企業債償債違約現象,認為今年企業債出現償債風險的可能性很低。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要求,對於發改委核準的企業債券,要做好債券兌付工作,把保護投資者權益放在首位。後續工作方面,一是針對企業經營狀況和償債能力的不同,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措施。要對償債工作準備情況、償債資金到帳情況進行及時督促檢查,確保不發生意外。二是各地發改委要與發行人、主承銷商做好溝通,一定要幫助企業通過債券市場利率水平、企業自身信用等級等各個方面的分析、判斷,做好回售預案制定工作。三是國家發改委和各省市發改委要建立對市場突發事件的監測和應對機制,並加強企業債券發行事中、事後的監管。要積極督促中介機構履行責任,對存在的問題中介機構確要敦促其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