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虽然食品价格春节后出现回落,但3月份食品价格总水平仍高于去年同期。受此影响,3月份内地CPI再度反弹,同比上涨2.4%,涨幅较2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但进入4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延续跌势。目前猪肉价格已经降至3年来的最低点。专家们认为,3月份的CPI总体延续下行态势,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其中,鲜菜上涨12.9%;鲜果上涨17.3%;水产品上涨7.7%;粮食上涨2.7%;肉禽及其製品下降1.8%(猪肉价格下降6.7%)。
部分商品已开始降价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3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佔CPI总涨幅近六成。从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监测数据看,部分品种3月份同比涨幅比较高,而食品以外的七大类商品“五涨二跌”。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2.4%的涨幅中,去年的翘尾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不过,从更能反映价格近期变动的环比数据看,随荂u节日因素”的消退,一些商品的价格已从春节期间的高位开始回调。
3月份,CPI环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6%,非食品价格上涨0.1%。
余秋梅分析说,食品价格的环比回落,主要是源于春节过后气温回升,蔬果价格下降较多。数据显示,3月份,猪肉、鲜菜、水产品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1%、5.4%、1.9%和1.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谘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认为,第一季度物价走势平稳温和,有利于减轻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从宏观经济大势来看,这样的CPI水准反映的是总需求仍然偏弱,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待增强。
王军指出,3月份CPI同比涨幅的提高,更多是受翘尾因素扩大这一技术因素影响,而不是物价涨幅真正扩大了。
年内无全面通缩风险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也认为,从CPI及PPI数据看,内地通胀压力并不大,但经济增长动能亦不强,上月CPI中服务价格走势温和,表明内地经济出现动能减弱的迹象。
交银金研中心研究员陈鹄飞说,3月翘尾因素较2月上升0.9个百分点,而新涨价因素却较2月回落0.5个百分点,因此翘尾因素是造成3月CPI同比升至2.4%的主因。在猪肉价格下跌、新涨价因素走低背景下,未来物价涨幅总体温和,全年CPI将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
“今年内地不会出现全面通缩的风险,但局部性通缩仍可能出现。”林采宜解释说,当前下游产业需求依然旺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景气度仍在高位,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製造和生产的上游产业却可能出现通缩的风险。她提醒说,拉动力市场供求和工资水平的变动情况、铁路货运和水电煤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是未来决定CPI走势的关键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