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地基金子公司即将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据外媒昨日报道,上海证监局近日出台相关监管通知,要求基金子公司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不得通过一对多专户开展通道业务。上述两项业务也正是该类公司做大规模主要方式。这也意味着,基金子公司终将步入信託的后尘,开始接受监管部门的的严控。
此前相对信託及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因监管相对宽松、业务较宽泛,因此去年以来行业处于一个高速扩张阶段。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90家基金公司中已有67家成立子公司,比例高达74.44%。专户子公司也成为基金公司的业务标配,上述67家子公司中有60家开展了专项资管业务,管理帐户4186个,管理资产1.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六个月内增长两倍。
行业资管金额半年翻倍
对于行业狂飙突进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首先,行业门槛较低,基金设立子公司仅有註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的限制。其次,与公募基金相比,基金资管专项业务无论是对客户数,还是最低募集规模要求等条件都比较宽松。此外,没有净资本约束,基金资管专户既没有遭遇“刚性兑付”挑战,在许多投资标的上也没有限制。
另有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分管副总直言,资金池业务普遍与银行信贷资产挂?,单笔规模往往超过20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不少基金子公司将其作为扩大规模的主渠道,特别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其资金池业务规模佔比超过一半。
事实上,中国金融系统今年以来全面清理影子银行问题,以加强风险防控。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基金子公司业务规范,是继银行、信託业进行清理整顿之后的必经之路。“近期信託公司违约案例开始增多,而基金子公司增速要比想像得快。为控制风险,要放慢一下节奏。”投资管理谘询机构泽奔研究总监张浩川表示,上述监管措施目的主要是两项,一是加强风控,二是避免或减少监管套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