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五月下旬,埃及一个有三千多年歷史的神庙浮雕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众网友谴责,称丢了中国人的脸,“丁锦昊”的真实身份也被网友“人肉”出来││南京一名初中生。嗣后,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此刻,有时评告诫大众,未成年人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若惩戒过于峻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即以网友“人肉”这名涂鸦者的行为而言,也会因为发布孩子的个人信息,而侵犯其隐私权;看上去是在实现正义,实则还是“以暴制暴”。另外,国人喜欢涂鸦,尽管这一行为因其加诸文物之上会遭到谴责,但本质上依然属于文化心理的范畴。如果我们欲求彻底革除涂鸦文化,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方面,自上而下地祛除这类必欲留名而后快的习惯,逐步形成爱护文物的社会共识,不要毁坏文物;另一方面,如果实难祛除,则不妨多一些引导,搞一些让游客能信手涂鸦的设施,以释放这方面的内心压力。

  时评人能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设身处地为犯错的人?想,为其改错留有馀地,说理方式令人折服。这是一个涉及道德的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靠社会舆论和人的信念来维持、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道德的标准,我们不要忘记鲁迅的话。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因之,若我们只求道德标杆的高度,而不顾及道德行为的普及率,那么道德就会患上洁癖症,最终被束之高阁,成为“死”的道德,而缺乏实际的生命力。

  鲁迅对道德的解析是很透闢的││既有广度“人人能行”,又有深度“自他两利”,它让我们认识到,有道德不但是人应该做的,而且能给人带来愉悦。

  有一位著述颇丰的社会学家,自认为“比较爱想人生意义这类事情”,当她步入晚年的时候有了如此感悟:我发明了一种生命哲学,即採蜜哲学││我像一隻蜜蜂,我人生的全部内容只是採蜜。我在花丛中飞舞,只是为了偶尔採撷花中精华。这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诗意的栖居”。我不否认世界上有特蕾莎修女那样高尚的人,但她是圣人,并非常人,绝大多数人却只是常人。大多数人做不成圣人,也不必做圣人。因此我有信心:合理利己主义和我的採蜜哲学是适合于常人的生命哲学。窃以为,她的思考很有启发性,若没有快乐的蜜蜂,人间怎能尝到甜美的蜂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