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房产信託临1200亿兑付高峰

  内地楼市近期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据内地媒体报道,房地产信託项目于本月迎来全年兑付高峰期,涉资规模或逾1200亿元(人民币,下同),佔全年到期总量近两成。这无疑让正在“闹钱荒”的房地产行业更加捉襟见肘。分析指出,在内地楼市目前被外界普遍看淡、影子银行监管收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信託或成为下一个刚性兑付风险点。

  本月相继多家房企传出资金链断裂消息,引得境外机构大肆唱空,亦有七个地方政府先后加入救市行列。雪上加霜的是,5月份房地产信託到期规模正面临全年最高峰值。据海通证券测算,2014年房地产信託到期量约6335亿元,其中5月份兑付总额佔比达20%左右。粗略估计,到期项目规模或超过1200亿元。

  三四线城市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房地产信託的项目结构也暗藏危机。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提前终止或兑付的信託产品中,最终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託产品达28隻,规模达62亿元,在规模及数量上的佔比均在三成水平。其中,仅有1个在一线城市,其他均在非一线城市。但眼下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产的供需已严重失衡,相关地产项目风险远高于一线城市。

  至于房地产信託前期扩张过度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崛起,其疯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由于国家对矿产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贷款额度控制,很多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项目另寻支持,而在这方面,信託产品以其“受人之託,代人理财”的特质,吸引了地产开发商的目光。

  事实上,监管层对再次爆发的信託兑付危机也早有觉察。银监会办公厅于上个月下发了《关于信託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又称“99号文”)。这份号称“史上最严指导意见”叫停了非标理财资金池业务,强调了信託公司股东在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应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而佔据了信託业半壁江山的通道业务也被要求釐清责任。

  信託企业渐趋谨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指出,实际都是促进行业的运营向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发展,“因为只有责权统一,在出现问题和风险时,才能更好地判断承担责任的一方,而这种透明化和规范化的监管并不局限于信託,未来各个金融子行业同样需要。”

  内地楼市景气度日渐低迷,投资者对其流动性承压能力心存疑虑。尽管相较煤矿类项目,房地产信託产品的刚性兑付至今未有打破,但信託公司显然已经谨慎很多。“今年我们房地产集合信託减少得特别明显,现在公司更倾向于鼓励做单一项目。”有大型信託公司销售部经理坦言,年初以来,已发行10多个信託产品,但没有一个是房地产项目。

  另有公开数据显示,全行业68家信託公司一季度总计发行1286款集合信託产品,总发行规模为2104.5亿元,环比减少近四成。最惹人关注的当属房地产信託,一季度成立规模仅468.35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25%。

  此外,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託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明确作为受託人的信託公司的门槛。监管重点就是为了防范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风险。《通知》中称,信託计划基础资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及基建领域,两者佔比约64%。相比之下,这两类信託产品在整个信託行业的佔比分别是10.03%和25.2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