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有企业改革添上成功新例!中信集团“借壳”中信泰富(00267)整体上市的逾千亿元交易,昨日获独立股东以大比数通过,并将于本月中公布第二批机构投资者名单,市传将包括中投公司。由于首批名单只涉及395亿港元,仅及原先预计的37%,董事总经理张极井昨对记者透露:“我们没有打算让它(发新股规模)超过本来的计划”,意味第二批投资者涉及资金最多235亿元。
中信泰富以“蛇吞象”方式,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收购2269亿元人民币(约2865亿港元)的核心资产,最终获小股东接近99.3%高票数贊成通过议案,另约0.7%票数反对。
常振明:无意加码配股
该集团主席常振明强调,今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型,能让中信泰富有更好的盈利能力,以及更大的业务发展平台。他认为,受益于公司成熟、高效的经营和管治,股东们能充分参与内地最大综合性企业的未来发展,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
此外,常振明昨早出席股东会后表示,有关交易将报请香港及内地两地进行审批,又指股东通函中已列明,争取今年8月底前完成交割,倘若审批顺利,将可争取提前在7月份完成交易。
有关收购涉及资金中,中信泰富透过向机构投资者发行新股集资,其中集团上月中公布第一批投资者名单,包括社保基金等15个机构投资者,合共佔股11.78%。常振明表示,这已满足本港流通股最低限的要求,又指将在6月15日之前,公布第二批投资者名单,以完成整个募股安排。
一点值得留意的,是第一批机构投资者涉及金额为395亿港元,较原先安排的499亿元人民币(约630亿港元)为少。董事总董事总经理张极井对大公报记者透露:“我们没有打算让它(发新股规模)超过本来的计划”,意味第二批投资者涉及资金最多235亿元。
散户普遍支持交易
首批为数15家机构投资者中,大部分早于市场泄露“风声”,例如新加坡淡马锡及两间日本机构,唯独大热之一的中投榜上无名。市场消息传出,中投有机会成为第二批机构投资者之一,惟具体涉及金额及股份有待公布。
事实上,小股东普遍支持中信泰富收购,与家人合共持有数万股中信泰富的戚女士直言,已对中信泰富没有太大期望,仍然持股多年只是当作支持国家企业。她续说,毕竟中信系属于国家公司,相信今次交易对中信泰富和母公司可达致互惠效果。
不过,亦有小股东感到无奈,直言反对向母公司收购也无效,扬言只能投贊成票。他表示,自己在7年前以平均每股30多元购入中信泰富,原本当作短炒用途,惟在股价上升时并未及时沽出,结果遇到中信泰富“炒?”外汇事件,股价急泻导致手持股份变成“蟹货”。
中信泰富昨日股价先升后跌,股价早段触及13.62元高位却后劲不继,午后低见13.46元,收报13.52元,跌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