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各省市用水指标分配已接近尾声,内地即将启动水权交易,先由国家将水权分配给各省市,各地用不完的指标可进行二次分配,相互交易。
长期以来,中西部等严重缺水地区的水利条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下大力度建设引调水工程,鼓励公众节约用水。今后,除了上述方法外,将有新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不久后,中国将一改此前由水利部门定量划分城市用水指标的格局,建立水权交易机制,用不完的水可以由各省自行买卖。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将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事实上,水权交易机制早已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之间,多馀的水资源可以互相交易。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这种有助于环保、节水的市场机制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由国家分配的指标确定主要结合两项指标,一是评估当前用水量是否合理,二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用水量的预测。由水利部门组织谈判,几个省一起协商,最后确定。
“用水指标”指的是江河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目前,一些地方通过雨水搜集、再生水等手段获得淡水,并不包括在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