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业板公司智云股份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谭永良计划在6月13日~12月31日期间减持其所持有的智云股份股票,减持规模预计不超过6049816股。实际上,像智云股份这样抛出大股东减持计划的创业板公司在近期的创业板市场中并非个案。据数据统计,5月份以来A股市场共有8家上市公司宣布其大股东有减持公司股票的计划,而这8家公司全部出自创业板。
兑现收益成减持诱因
除了频繁发布减持预警以外,创业板公司近期实际发生的大股东减持交易规模也迅速走高,据数据统计,5月份以来共有7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或高管减持公告,净减持总量达到2.47亿股,合计金额约38.92亿元,比2~4月间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净减持总量也不过2.26亿股。
虽然大股东减持意图的说辞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减持的目的不外乎兑现财务投资收益、筹集资金以及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三个方面。
据了解,在5月份之后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的8家创业板公司中,有4家公司声称大股东减持属于“个人财务安排”,除此较为隐晦的表述外,部分创业板公司则直接挑明大股东减持的目的在于筹集资金,如金通灵就表示控股股东减持公司股票的目的在于“个人投资理财等方面的资金需要”,而上海钢联也表示大股东减持主要是为了筹集资金以“继续支持公司的发展”。此外,还有个别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准备通过减持理顺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成晓华、邓国顺同为朗科科技实际控制人,但两人近年来在公司经营方面却纠葛不断,不过邓国顺计划在年内减持772.5万股朗科科技股票,减持完成后,邓国顺的持股比例将从23.1287%降至17.3465%,成晓华将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减持影响创业板行情
5月份以来创业板指数已累积上涨5.51%,明显优于沪指1.29%的涨幅,不过发布减持计划的创业板公司的股价表现却大多令人不敢恭维,比如智云股份便在昨日逆势下跌2.24%,上海钢联自6月5日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后,其股价已累积下跌8.51%。
国泰君安投资顾问张涛表示,大股东掌控着上市公司发展走向,在国内经济增幅放缓的背景下,大股东或董事长的套现意愿往往会被理解成为对企业前景看空,因此上市公司发布的大股东减持计划很容易给公司股价带来负面冲击。从5月份以来的趋势看,创业板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意愿正不断提升,而三季度又是今年创业板限售股解禁的最高峰(解禁市值约967.45亿元),预计创业板面临的减持压力在近期还将进一步走高。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也认为,在大盘持续在2000点上方震荡的背景下,创业板公司估值明显高于主板公司,加之创业板中报业绩预期低于一季度业绩增速,创业板公司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而IPO重启对创业板市场的影响也是弊大于利,随着高转送概念炒作渐趋尾声,投资者应警惕大股东密集减持对创业板的潜在冲击。
相关链接
高管本月增持1.5亿元
昨日,深交所披露平台显示,6月6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总裁方洪波增持美的集团51万股,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袁利群增持50万股,增持涉及资金逾1500万。目前,职业经理人方洪波、黄健等公司高管直接控有集团约16%股权。和美的集团一样,目前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高管或因为看好公司发展基本面,或是为了提振二级市场股价,对所在上市公司进行了增持。本报数据统计显示,本月以来,共有21家公司高管累计增持了14794万元。
上述21家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的高管增持占据了16席,而主板却只有5家,其中黑牛食品总经理吴迪年本月出资7119万元买入了550万股,占目前总股本1.76%,成为本月高管增持第一人。另外,紧随吴迪年之后,卓翼科技董事长夏传武也增持了自家公司400万股,总投入达3593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