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连续四周暴跌之后,本周主板市场在颤颤巍巍中收出小阳线,创业板在创出28个月新高后本周收出带长上影的中阳线。大跌后的市场走势告诉我们,主板仍在弱势中挣扎,而今年一直走牛的创业板,似乎也在开始考虑收敛“勇敢的心”。
对A股市场而言,本周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鉴于公开市场无操作,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资金460亿元,加上此前四周的单周净投放资金,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五周累计净投放资金达3510亿元,流动性得以有所缓解。
市场瞩目的国债期货获批,推出时间或在9月,尽管主流观点分析对A股资金分流有限,但终究会分流,构成利空。
IPO重启时间再受关注,据《国际金融报》报道:IPO重启时间或迟于预期,7月中旬或出炉。无论是媒体揣测的7月中旬或是市场议论的7月底,IPO冷板凳一直坐下去肯定是不科学的。
中国远洋魏家福卸任“船长”,留下3元的垃圾股*ST远洋,让市场唏嘘感叹。
还有一件是利好新兴产业的,国务院昨日发布“金融十条”,明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大跌之后,本周的利好支持相对偏强,但是,A股市场缘何依旧是欲振乏力?
我们知道,影响市场的两大因素是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这两大因素难言乐观。
六月末的钱紧时段A股几近崩盘,央行更多的是铁面直视,连直接释放流动性的逆回购都不轻易使用。由此,市场对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下半年稳中偏紧的流动性有了更直观的预期。
而经济弱复苏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不用去分析GDP或PMI,就看看实体经济行业几个代表性的股票吧。运输行业的*ST远洋,股价从最高的67.84元到本周最低2.93元,何其惨烈;钢铁行业的宝钢股份,已逼近2008年的最低点3.24元;石油巨头中国石油,上周砸出历史新低7.08元,遥望46.97元的历史峰巅,泪水和忧愁堪比长江黄河。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显示,在39只具有央企背景的成员中,从上市第二日至今,跌幅超过50%的股票就有21只,占比超过五成,其中有6只股票创下历史新低。
在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经济成为过去,在寻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为主的大盘股反复沉沦的另一面,是新兴产业等中小盘股的持续走牛。
可以较积极的眼光看待创业板的迭创新高。毕竟,那是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毕竟,有“金融十条”等这样那样的政策托举;毕竟,钱紧时代,只能弃大抓小。
但是,发展了20余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已注入了较多的理性成分,创业板走得越高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其一,不少个股的炒高是靠题材和游资推动,临近的中报将是试金石;其二,IPO临近,尤其是创业板公司的扎堆发行,对创业板指数的整体压力不容忽视;其三,反复炒高的中小盘个股,一遇风吹草动,获利盘持续套现的打压不可不防。
笔者以为,挖下深坑的多数大盘股,中短期转势的希望渺茫;反复走牛的创业板,中短期大涨的概率不高,磨顶正在进行时。由此产生的问题是,A股何以解忧?还能玩吗?笔者的回答是:无以解忧,惟有自救,非绝顶高手,静观为宜,最多半仓,等待成长股的回落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