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港骗贷风波未平,天津港波澜又起。据消息透露,天津港日前一批石化产品涉嫌重复抵押骗贷,遭到警方扣留,涉案产品金额约3亿元(人民币,下同),中石油下属贸易部门中联油及多家民营企业捲入其中,这可能引致当局对商品融资审查的进一步升级。
据外电昨日引述中联油消息人士及与公司有频密业务往来的一家贸易商称,中联油的一个地方分公司此前以逾4000万元购买了约4000吨的混合芳烃,储存在天津港一个储油罐。今年5月中旬,中联油前往提货时发现货物已被当局扣押,随即报警。
涉重复抵押 警方调查
这批石化产品涉嫌重复抵押以从不同银行获取贷款,和此前青岛港的融资欺诈如出一辙。消息称,中联油用作付款凭证的货权证明书或提货仓单可能已经被复製,警方正在进行调查,而受害者也并非只有中联油一家。警方消息透露,案件还涉及另一家民营燃油石化产品经销公司及涉嫌合同欺诈的贸易商。而其他贸易商则表示,至少还有两家民企也捲入其中。
消息称,这批被扣押的混合芳烃大约有3万吨,价值约在3亿元。作为生产石化产品的原料,混合芳烃因具多重优势,近年来日益成为颇受欢迎的融资工具。据了解,内地企业进口混合芳烃并不需要批文,在今年初之前也不需要缴纳消费税,每船货品价值较高,交易方也较多。
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企业通过进口该种货品进行融资的行为日增,更有企业通过利差获利。一般的做法是,企业以低利率从银行开出信用证,进口船货,然后在国内市场以低价出售,迅速回笼资金,然后将资金投向房地产或影子银行等高回报领域,这些领域与融资成本之间最多可有10个点的利差。数据显示,混合芳烃进口量在2011年达到360万吨高位,今年开始徵税后,进口量有所下滑,但在融资需求支撑下,预计全年进口仍可达到300万吨。
事实上,相较此前青岛港骗贷事件,天津港案件3亿元的涉案金额并不算大,不过其影响却可能进一步发酵。
商品融资审查料从紧
在青岛港事件之后,银行及贸易商已经纷纷加强对商品融资风险敞口的审查,渣打银行更是叫停部分相关业务,令中小型贸易公司信贷渠道再度收紧。业内认为,天津港事件有可能引致银行及政府部门审查行动的进一步升级。中联油消息人士表示,该公司已经禁止区域办事处从事混合芳烃交易,只允许北京总部的交易员进行交易。
此外,青岛港事件日前也有新进展。据外电昨日引述消息称,当局的初步调查显示,德诚矿业在青岛港的金属库存曾重复抵押三次,共获得超过27亿元贷款。该人士称,这些金属库存价值约在15.4亿元,包括19.4万吨氧化铝、6.2万吨铝以及部分铜。
青岛港新进展 涉骗贷27亿
此前媒体曝出,青岛德正资源旗下德诚矿业通过重复抵押货品进行骗贷,警方正对此进行调查,未有公布进一步细节。多家当地银行向德正资源及相关公司授信高达148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以40亿元居首,中国银行以21亿元居次,另有民生银行等十几家银行捲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