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0日发布《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列出了2010至2012年的三年间中国对外援助的“成绩单”。三年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高达893.4亿元人民币。网民对这份“成绩单”众说纷纭,专家则指出,对外援助既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也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
据中新社报道,白皮书显示,2010至2012年,中国共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国,非洲地区51国,大洋洲地区9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国,欧洲地区12国。此外,中国还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三年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893.4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2010年至2012年三年中,上述三种对外援助资金分别佔对外援助总额的36.2%、8.1%、55.7%。
减贫纾困 授人以渔
白皮书显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2010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建农业项目达49个,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80馀个,派出援外医疗队55支累计3600名医护人员,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约15亿元人民币。中国也注重“授人以渔”,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的援助资金有所紧缩,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是对南北合作的有效补充,很多受援国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看着中国对外援助的这份“成绩单”,既有网民表示“骄傲”,“为了中国的将来,应该这样做”,也有网民不以为然。北京网民“贺江兵”回帖标出“其中:欧洲地区12国”,对为什么需要对人均收入远在中国之上的欧洲国家予以援助提出质疑,河南网民“倩女姑苏女”则正面表示希望“中国在对外援助的同时也要考虑增大对本国内的边穷老区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在新浪网上得到最多网友的支持。
白皮书特别提到中国在各领域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向东盟低收入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但这些对外援助是否赢来真朋友?广东网民黎杨浩的回帖:“越南,菲律宾,印尼坚决不援助”得到了逾400网民的支持。
务实援外 助人益己
回应针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质疑时,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指出,中国在经济上也从中非合作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一方面,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和市场。另一方面,对非援助和合作带动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在非洲开展贸易和进行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王泺指出,中国对外援助方式不是单方面赠与,而是与贸易、投资、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合作,与受援国互利共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有效务实的援助发展项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发挥大国地位和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更有助于进一步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