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如何识破非法集资“障眼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宁天    时间: 2015-3-16 08:08     标题: 如何识破非法集资“障眼法”

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要小心了,也许骗子已盯上了你的“养老钱”。昨日,市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打非办)发布消息,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手段不断翻新,受害者中50~60岁之间的女性较多。建议市民收集有效证据进行举报,依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并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非法集资六大“障眼法”

    1
    承诺高额回报

    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利息,然后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
    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

    侦查案件中,发现种植仙人掌、螺旋藻、家禽等项目是常用的虚假项目,有的则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为名吸收公众存款。

    3
    混淆投资理财概念

    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欺骗群众投资。

    4
    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

    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而无实际经营或投资项目,这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等加大宣传。

    5
    利用网络,利用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不法分子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设在外地,通过网站、QQ等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诱骗群众上当。一旦被查,便以下线不按规则操作等为名,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6
    利用精神、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许多非法集资参与者都是亲戚、朋友、同乡等关系,以高额利息诱惑,非法获取资金,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参与,最终酿成悲剧。

    非法敛财6000余万元

    “组织免费旅游,年息回报最高达60%……”千万别被这些看起来很美的“项目”迷住双眼。因为这很可能是非法集资的“诱饵”。据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相关人士介绍,重庆警方就破获过这样的案子。

    经过侦查,重庆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伙同王某、吴某、易某等10余人,先后成立多个投资公司、广告公司等为“融资平台”,向社会不特定人群非法集资6000余万元。他们对所谓的“项目”进行乔装打扮:以夸大财务报表、签订所谓“合同”等手段做虚假项目计划,推出“开发学校活净水工程项目”、“国轩广告项目”等虚假投资项目,以投资设备、建旅游景点寺庙等为名,采取免费旅游、“老带新”奖励和年息15%~60%不等的高息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目前,陈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成员均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判处不等的有期徒刑。

    办案民警介绍,其实,这些所谓的“开发项目”只是一个设想和规划。即使项目存在,受到管理、资金等多方因素影响,也未必一定盈利,更不可能实现宣传的“暴利”。

    数据

    中老年人占受害人的8成

    市打非办称,警方对受害群众的年龄段进行分析发现,40~70岁的受害人占了约8成,特别是50~60岁之间的女性。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中,通常都是女性掌管“财政”,特别是老年人中间,几乎都是老太太管账。这部分群体对高利率的诱惑往往无法抗拒,也就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而且,对老年人来说,一般和子女分开居住,没有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比较小,不用供房、供车,因此手里会有不少闲钱,容易掉进“投资”陷阱。

    去年摸排企业上万家立案侦查120余起

    事实上,市打非办一直对非法金融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并从宣传教育、风险排查、案件处置和专项行动四位一体出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打非办称,该办去年摸排企业上万家,发现非法集资线索300余条,立案侦查120多起,工商注销登记34家,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100余条。同时,我市还开展了全市交易场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规运行检查,摸排风险隐患。取缔涉嫌违规电子现货交易平台3家,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280家,清理规范电子商务公司1000余家。

    举措

    已暂停投融资咨询机构审批

    市打非办表示,我市将继续做好非法金融风险清理排查:一是开展每年一次的非法集资广告资讯排查清理;二是暂停投融资咨询机构审批,继续对现有投融资咨询类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深入排查清理;三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市民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能力;四是继续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形成高压态势;对去年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案件,做好涉案资产清收追缴,加大资产处置变现力度,减少资产损耗,最大限度保护参与群众的利益。

    名词解释

    非法集资

    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其主要特征: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公开性,即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利诱性,即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社会性,即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




欢迎光临 宁天论坛 (http://xiot.utmall.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