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标题:
中国的石油项目
[打印本页]
作者:
宁天
时间:
2013-10-27 16:45
标题:
中国的石油项目
90年代后期,一个32岁的小伙子,拿出来2000万,说是跟朋友借的。收购一家外资手里的油田。还懂得用香港通道,注册离岸,天朝哪块资产要走出去,都能玩出来一批大富豪,缺钱的政府永远会给这个国家的少数人提供难得的机会和玩法。
关键是能借到而且买下来能够放4年都不开采。这种产融结合市场角度的玩法,在那时候天朝这个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高上洋只存在于少数人手里,32岁的油田工人会这些?好像也不是个海归吧?
MI能源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其总部设在北京。财报显示,MI能源去年销售收入为34.86亿元,净利润高达7.08亿元。
受制于低渗透的复杂地质结构,在松原,其他多数小油田已是在亏损下负债运营,当地第二大民营油企香港亿阳实业公司,在最红火的2010年,年产量也仅有8万吨。“企业赔钱的例子太多,有的企业手里三个区块,打了20多口井,但一个月也只有十来吨油。”香港亿阳实业公司投资开发部人士说。
对于外界的质疑,该公司人士也表示,油田拿过来后,最初的勘探方不是MI能源,接手开发也不是一开始打出的井就好。“吉林油田如果知道有这么个好地方,为何当初不自己开采?”
一个细节是,在莫里青区块,一口井下来少说要花六七百万,井越深每米增加的成本就越高,“现在还打了五六口水平井,技术比较先进,但每口成本要上千万,这种井就是吉林现在也没有几口”。
MI能源抽取效率较高的水平井中,日产量可达30吨的也很少,其他井口中日产量达到20吨的都很少,即便这样,依然是其他民企的十几倍。实际上,在MI能源的三大区块中,也只有大安区块是最好的,每年产量超出90多万吨,其他两个区块则分别约1万到3万吨。
前述亿阳实业投资开发部人士称,吉林油田有意识把好区块拿出来的基本没有,只是后来勘探时候不是那么详细,通过后期项目研究,运气好的时候的确能捡到宝。“MI能源效益不错,也跟资源质量有关系,像我们大安那边是产量最高的,质量也不错。”
更糟糕的是,因为中石油宣称发现了这一大油田,紧邻的曹妃甸也欢欣雀跃,决定在首钢搬迁建新工厂的基础上,建造一个石化基地。2007年6月,冀东油田和曹妃甸在《关于冀东油田生产辅助基地用地协议书》中规定,冀东南堡油田生产、生活基地将建在曹妃甸工业区内,占地约为1500亩。
中石油也准备了大手笔:计划在曹妃甸建设两座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以及一个大型的石油储备基地和LNG接收站,仅该项目一期投资的两座10万吨级的LNG码头,总投资就高达101亿元人民币,工程范围将远超过其他石油公司。但随着油田储量没有预期高的真相逐步显现。曹妃甸的石化项目也处境艰难
曹妃甸的大石化产业则喜忧参半而又夹杂着滑稽与荒诞曹妃甸设想中的大石化产业,一是就近利用本地冀东油田的石油资源,尤其是南堡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资源,一是利用深水码头的优势进口原油。并于2007年五一节前往曹妃甸与冀东油田工人共度节日的南堡发现10亿吨整装大油田的消息,最终被证明勘探并不准确
“大庆油田年产油气量当量为4000万吨,而今年目标是5000万吨,为啥?政绩!对于以后开发后期的油田区块,这样是破坏性开采,越是如此,产量越是下降快。好多钻井队抢进度,钻井破坏油层,干打井不出油,或出油后很快含水量极高,从而废弃。”
其实把一些事情梳理下来,还是能看出来很多事情,就比如曹妃甸,当年作为古月和星空规划的一个他们这届给国家一个大的政治和经济资产的曹妃甸就这么给活生生的装南墙了。而今天就成了高负债,烂尾工程等着擦屁股。从领导规划案,到下面一层层的行事作风,风险性,暴利性以及溢出性。看一遍会很完整了。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已经在天津启动了12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和如此近的距离内再开工这么大的项目。而且“即便项目已经批下来了,中石化开不开工还要看中央的脸色行事”,在其看来,直到今天,曹妃甸在中央的决策支持上,依然无法和天津滨海新区相提并论
这位曹妃甸管委会前官员还认为,唐山的大炼化应该与中石油合作——年产量500多万吨的中石油冀东油田就靠近曹妃甸,但后来的实际决策却选择了与中石化合作,其决策过程亦有需反思之处。[有些事情是很诡异的。。。。]
这样的发展形势和悲观的预期,使曹妃甸甚至是唐山市都弥漫着消沉的气息。“最初到曹妃甸工业区的人,包括政府部门的选调生,个个都豪情万丈,有一种大开发建设者的自豪感,但现在已经不行了。”唐山市一位处级官员感叹。[论官员仕途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下场。。]
“曹妃甸现在确实遇到了困难。”一位参与过曹妃甸早期开发的官员说,曹妃甸几乎成了烫手山芋,领导更换频繁,任职时间一个比一个短,官员都不愿意去曹妃甸任职,“甚至连不分管经济的政法委书记都派过去做过管委会主任,可见情况之糟糕”。
“唐山市现在每天支付的银行利息都在1000多万,曹妃甸可能也是这个数。”[四大行和政策性银行应该最清楚债务水平的。]
该金融界人士透露,曹妃甸的融资结构中,包括银行委托贷款在内的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只占2/3左右,还有1/3是民间融资,其中主要是基金。此外,曹妃甸还有大量的施工方垫资建设。“因此,就更不清楚曹妃甸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了”。[理财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曹妃甸曾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融资,与工银租赁、昆仑租赁、交银租赁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累计到账19.63亿元。其2012年10月委托五矿国际信托发行的一只4亿元的信托产品,年利率达8%-10%。[百度的金融产品收益率也很标准啊。]
现在阿里巴巴和百度纷纷加入金融大军,募集最小的社会人口的最后那口袋里一丢丢的钱参与游戏,哼哼!梳理下来,是不是看得更加清晰了呢?
在这次现场会上,工商银行唐山分行拒绝表态支持后,唐山市一度要求终止工行在唐山开展业务。之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以停止工行对河北省的全部贷款相要挟下,此事才低调收场。[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如果金融危机来得不这么早,如果曹妃甸过去的形势再持续一个周期,可能现在我们谈话的这些基础就没有这些了。”唐山当地一位经济学者分析道,“曹妃甸刚刚出了地皮,然后就下了一场雪,一下把它闷回去了——你说是机遇不好还是前期预测的不好?”
“形势转变得这么快,谁都没想到,包括国家领导人也很难预料到。”上述唐山学者说,曹妃甸现在遇到的这种形势是很突然的,“如果让你决策,你当时雄心勃勃、轰轰烈烈准备大干一番,可能也会想到有风险,但你没有别的选择,形势在那里,只有往前推…… 但是你不会想到这么大面积的不景气,那能怪当时的决策者对这个事情没看透?”
“4万亿刺激政策一开闸,银行争着抢着要给曹妃甸贷款,中交集团旗下上海航道局、长江航道局、广东航道局、天津航道局齐聚曹妃甸,争着垫资填海造陆……形势推着人大干快上。”这位官员回忆道,“现在出问题了,你不能都把责任怪到决策者头上。”
在其看来,2008、2009年左右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转型期,但是中央政府选择了一条相对急切的路,“没有通过结构优化去转型,而是走了一条投资优化的路”。沿着他的逻辑来看,4万亿后,一地鸡毛,曹妃甸只不过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羽。
唐山市主要领导从2007年开始在曹妃甸问题上一直唱高调,使曹妃甸错过了“十一五”的黄金机遇期。“错过了‘十一五’规划里国家批准的项目,‘十二五’就有了新的规划;错过了‘十一五’这个最佳机遇期,九常委来曹妃甸考察是再也不可能了。”[论长老考察的路线选择。。。]
虽然上述受访者在“败于形势”还是“败于决策”上存在争议,但几乎都认为,曹妃甸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败于天津”。尽管两地有着如此直接的竞争关系,诸如2006年唐山市长张国栋“曹妃甸与滨海新区之间存在竞争,主要的竞争在炼化方面”的率直发言仍然罕见,更多的时候,曹妃甸与天津则是心照不宣、私下较劲儿。[结果高丽人家入常了。。]
“与辽宁省自李克强书记提出沿海‘五点一线’后的持续坚持、一直作为全省工作重心来抓相比,河北省的战略重点一直在变。”一位唐山市前官员介绍。
曹妃甸开发最初的决策,在河北省层面,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为此,专门形成曹妃甸开发议事会议制度,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官员共同参加。
在2006至2010年赵勇主政唐山时,其强势推进曹妃甸开发,但赵勇之后“虽然官员都说支持曹妃甸开发,但支持力度和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常务副省长了?]
在曹妃甸新区层面,其管委会主任自2008年以来,便频繁走马换将,5年间先后经历了4任主任。“第一届班子还都是搞开发的内行人,后来甚至连管政法的都派来曹妃甸做主任了”。有官员愤愤不平地表示。[哪个地方领导频繁换,不要去投资也不要买相关股票]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初的经济区开发——14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开发区,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小规模起步、滚动开发。然而,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区域开发,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曹妃甸则是这股园区开发浪潮的一个缩影。[好大喜功,形式主义!]
本世纪初,时任唐山市委书记张和明确提出唐山发展的“蓝色战略”,并决定在未获中央批准的情况下,“化整为零”、先由唐山市出资建设到曹妃甸的通岛公路。此路一通,形势大变。“中央领导接踵而至,有影响力的领导一来,凡是对曹妃甸有反对意见的人就都不表态了。”一位唐山市官员回忆道。
欢迎光临 宁天论坛 (http://xiot.utmall.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