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地上月信贷数据表现不佳,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信贷及M2(广义货币)增速均逊市场预期。其中,新增信贷环比骤降近四成,仅5483亿元(人民币,下同),见三个月新低。受此拖累,社会融资规模环比缩水近5000亿,仅录得6627亿。分析认为,实体需求不强,银行风险偏好仍低,令货币政策传导受阻,央行定向“放水”未见效。在年内难现降息降准的预期下,要托底经济增长,或需财政政策发力配合。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人民币信贷为5483亿元,环比少增3089亿元,并少于市场预期的6264亿,同比则多增423亿。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朱礼旭表示,这表明国内经济需求依然疲弱。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称,货币供应数据逊预期,意味?今年第四季度整体经济增长将保持疲弱。
企业中长期贷款佔比回升
分部门看,上月新增信贷贡献主要来自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
当月住户贷款增长1585亿元,短期贷款增长3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1195亿元;企业贷款增长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2232亿元。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这显示地产和私营部门融资需求仍然不强,银行因风险偏好收缩,用票据完成自身信用额度;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也表明公共部门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力度依旧很强。
交银资产管理中心高级研究员陈鹄飞也表示,上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佔比回升至40.71%,为近三个月高点,与同期基建投资反弹高度吻合。
数据还显示,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仅6627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少增4728亿元和2018亿元。其中,表外融资继续收缩,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中佔比由9月的81.6%进一步升至82.7%。当月委託贷款增1377亿元,同比少增457亿元;信託贷款减少215亿元,同比少增64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413亿元,同比多减2068亿元。
同期,资本市场尤其债市融资则相对活跃,企业债券净融资2417亿元,同比多133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79亿元,同比多201亿元。
央行定向放水效应待彰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表示,社会融资总量创出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表外活动迅速下降,金融同业规范化管理导致了这一收缩。管清友说,尽管表内融资依然偏强,但未贴现承兑汇票及信託贷款的下降,却继续拖累社会融资规模。这主要反映了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实体经济的低迷及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回落。
由于供需两端均偏弱,受此影响,央行前期进行的多次定向放水未能有效反映至贷款需求,宽松的资金更多堆积在债市等金融市场。分析表示,这说明货币传导机制受阻,下一步提振经济还需要财政政策配合发力。
摩通料明年降准两次
中金债券研究团队就指出,要稳定经济,传统的上槓桿刺激方式仍不可少,比如增加基建投资,但同时要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包括盘活政府存量资金、加大政府支出力度、降低储蓄利率推动消费增长、降低交易环节税费等。
分析还认为,虽然降准降息等动作对提振经济作用更直接,但结合央行近期动作,料年内不会出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就表示,短期料央行仍通过定向降准和创新货币工具提供稳定流动性,预计明年将降准两次,每次50个基点。
===========================
M2增12.6% 七个月最慢
央行数据显示,上月M2(广义货币)同比仅增12.6%,环比和同比分别回落0.3和1.7个百分点,增速创下7个月新低。同期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3.2%,增速分别比9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和5.7个百分点。
交银金融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在经济活动低迷、金融信息化、产品多样化程度持续提高等中长期负面因素之外,货币政策坚持不全面放松、同业监管加强、银行债券投资放缓,是形成M2增长放缓的短期因素。M1增速续低迷则主要反映当前企业经营活力较弱,不愿持有较多活期存款。民生证券宏观团队指,尽管央行9月后频繁使用创新型货币工具为货币派生创造源头活水,但银行风险偏好回落致货币传导机制受阻,存款派生力度减弱致M2增速续回落。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洋则提醒,M2增速明显降,说明货币供应不足,存在通缩风险。结合之前经济数据,他认为,整体货币政策需要降息或降准等实质放松,因为银行惜贷情绪仍比较严重,如果不给出稳定增长的明确信号,实体经济难以尽快受益。惟就时间点来看,年内可能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