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需求端回暖带动生产增速加快。中国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去年12月官方製造业PMI报49.7,与市场调查预估值相符,环比微幅提升0.1个百分点。分析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较漫长,增长动力总体尚未现根本性改善。鉴于今年决策层将加大财政政策力度,综合欧美外需或渐好转,预计今年上半年製造业PMI总体将围绕荣枯线稳中略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近期原油价格降至多年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年底资金紧张状况更加突出,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製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未脱困
企业端方面,上月大型企业PMI为50.9,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同期,中、小型企业PMI虽仍低于荣枯线,但环比分别回升1.3和0.1个百分点,依次为49.6和44.9。赵庆河说,上月大型企业PMI虽环比回落,但仍维持扩张态势,小型企业去年全年均处收缩区间,总体看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大。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坦言,上月PMI虽然环比微升,但仍略逊预期,且已连续第五个月低于荣枯线,去年製造业PMI的颓势收官,预示今年製造业压力依然未减。他续称,大型企业仍处扩张区间,并成为稳增长的主力军,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依然面临较大困难。
上月官方PMI五大核心指标呈现“4升1降”之势,其中,生产、新订单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标高于荣枯线,而从业人员和原材料库存指标则低于荣枯线。其中,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标录52.2、50.2、47.6和50.7,环比分别提升0.3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标录47.4,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赵庆河对此总结四大运行特点: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双回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品製造业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随着生产回升,企业採购意愿有所增强。
李慧勇称,就业指标已连续第5个月低于48,尽管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就业的恶化,但仍需警惕供给侧淘汰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及国企改革可能释放的就业风险。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相信,製造业指标的明显改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平稳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伴随?订单指标的有所回升,出口、生产等或在今年一季度逐渐改善。
非製造业PMI逾一年新高
展望今年製造业形势,刘学智表示,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製造业过剩产能去化压力亦使需求疲软,经济增长动力尚未出现根本性改善,但在近期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实施背景下,使製造业短期内将受投资需求的带动。鉴于今年决策层将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并进一步提升赤字容忍度,综合欧美外需或渐好转,预计今年上半年製造业PMI总体将围绕荣枯线稳中略升,但亦有波动可能。
统计局亦于昨日公布上月非製造业PMI,数据录得54.4,为2014年8月以来新高,扩张动力较为强劲,去年11月为53.6。物流与採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称,非製造业的回升虽有一定节日因素影响,但更多体现的是伴随着经济转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为今年经济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