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自本季初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开始显现成效。昨日公布的中国8月官方製造业PMI(採购经理人指数)升至16个月新高,主要分项指数均强劲回升,这为年内首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復甦步伐加快。摩根大通据此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估从之前的7.4%调高到7.6%。
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採购联合会昨日联合公布,8月製造业PMI升至51,为去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已连续11个月处于扩张状态。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这显示中国製造业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增强,企稳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现在中国经济走稳态势已比较明确。
系列稳增长措施见效
数据显示,期内分项指数中以新订单的表现最为抢眼,该指数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达52.4,为连续第二个月走高,亦是1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同期生产指数则为52.6,环比升0.2个百分点,与新订单指数的差值缩小至0.2个百分点,为近7个月的最小差值,表明製造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
製造业活力大升主要有两个原因。赵庆河分析指出,一是市场需求较快增长。国家近期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综合举措的推出和落实,稳定了社会预期,提振了市场信心。
二是製造业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由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的改善,外部需求有所增加,加上中国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等措施的出台。数据显示,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至50.2,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回升至临界点以上。
不过,8月官方PMI明显改善主要归功于大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继续位于萎缩区间,经营仍较困难。数据显示,大型企业PMI环比上扬1个百分点,至51.8,而小型企业PMI则较七月微降0.2个百分点,至49.2。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建铆称,小型企业的主要市场面向内地,即使是出口型企业,也多面向欧美比较饱和的市场,难以在基建设备和技术出口领域与大企业竞争。同时内地的消费力度仍稍显疲软。
企业对未来信心增强
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尽管国务院近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对于民资进入金融领域还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因此这些政策落实产生效果还需一定时间。
“随着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的整体回暖,以及市场环境的逐步向好,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赵庆河指出,8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9.4,比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为5个月以来的新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这意味着近期中国政府的微调措施对内需的改善作用已开始显现。摩通并上调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估至7.6%,第三季的经济增速预估从7.4%上调至7.6%,第四季的预估值则从7.0%上调至7.5%。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亦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势头,但维持全年经济增长7.6%的预测不变。
经济学家们相信,随着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IT基建的加快及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措施全面显效,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