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有关发展首都经济圈的战略轮廓愈发清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今日联合发布《京津冀蓝皮书》称,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外迁,严格抑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冲动。
中小城市缺人口吸纳力
《蓝皮书》直言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弊病,如存在超大城市高度集聚、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行政强势、市场弱势等问题。以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在近10年中内城出现了人口反弹增长举例说,在以往新城的建设中,由于过于强调转移中心区人口这一目标而忽视了生活与工作配套,众多的人口、企业和休闲、娱乐、购物场所仍然在中心城集中,使得北京的许多新城变成有业无市的“卧城”。其疏解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仅把它们作为市区人口疏散的工具,忽视疏散后的市民的生活需求以及产业的转移。
除了忽视人的需求外,中心城区脆弱的环境承载力也是未来战略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看,2012年北京雾霾天数达124天,为过去10年之最。2013年1月1日至4月10日的100天里,北京雾霾日数有46天,是常年同期的5.5倍,为近60年最多。人口密度过高,加上汽车、电器等排放的热量,使得中心城热岛效应日益加重。
《蓝皮书》建议,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採取措施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向新城迁移。至于可能採取的奖补措施,《蓝皮书》说应该给予向新城搬迁的单位适当的政策优惠,同时限制在中心城区的医院改建扩建等。
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抑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冲动,控制中心城区的开发改造,保持中心城区房地产价格的适当高位,增加在中心城区的生活成本。同时,促使更多居民到新城居住置业。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