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获悉,国务院3日正式批准发布修订版《国家核应急预案》,新版预案将核事故应急响应分为4级,要求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此外,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正在按国务院有关规划的要求,组建形成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事故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
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中国核电站项目审批一度“搁浅”。不过,今年年初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2020年运行装机4000万千瓦”这一目标提前至2015年,核电建设随即“解冻”。目前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已达17台、在建28台,但业界人士对于核电站安全性担忧依旧。
对此,修订版预案在对近些年国内外关于核应急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新增加并明确了各级核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规范了信息报告与发布程序。
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许平表示,中国核电事业已进入体系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他认为,此次修订总结了近年来核应急准备工作的实践经验,如应对汶川地震和日本福岛核事故等,同时也对国际上一些好的做法和理论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16省已建核应急委员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马兴瑞3日在全国核应急宣传周活动上表示,目前该局正在按国务院有关规划的要求,组建形成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事故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
他介绍说,近几年中国核应急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已有16个省建立核应急委员会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国防科工局安排专门资金组织建设了4个国家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6支应急救援分队,以及核设施营运单位的核应急基础能力建设。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俞冀阳对本报表示,从福岛事故可以看出核应急的重要性,尤其是救援队在核电场外应急的支援上。为保证核电厂在极端自然灾害面前的安全性,除了增加防波堤的高度等措施外,还有必要建立应急柴油发电机储备库,让执行能力快速的救援队进行场外电源恢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