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综合路透社、美联社、《华尔街日报》13日消息:全球海洋都塞满塑胶垃圾。美国和澳洲科学家12日在《科学》杂誌上发表最新的海洋垃圾研究报告,全球192个临海国家在一年内向海洋倾倒了880万吨的塑胶垃圾,到了2025年数量翻倍,严重危害生态。
由美国乔治亚大学科学家詹娜.贝克领导的美澳研究团队,研究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与黑海地区192个具有海岸线的国家(即临海国),于2010年向海洋倾倒垃圾的数据。与过往研究只针对海上漂浮的垃圾数量不同,研究人员这次是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192国沿海人口及废物数量数据建模,假设1%的废物是塑料垃圾,同时有1%的垃圾未经妥善处理,从而得出了上述结论,数目依然惊人。
重若191艘铁达尼号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临海国家每年製造2.75亿吨垃圾,每年有480万至1270万吨处理不当的塑胶垃圾进入海洋,取中位数为880万吨。用这些垃圾可以填满34个纽约曼哈顿地区大的面积,深度直至脚踝。
贝克表示,2015年将有910万吨垃圾入海,相当于191艘“铁达尼”号的重量。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随着塑料消耗品的增加和人口的增加,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到了2025年数字会翻倍。
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麻省海洋教育协会海洋学研究教授拉文德.劳表示,每年进入海洋的塑胶垃圾相当于每年吞拿鱼渔获,即人类吃多少吞拿鱼,海上就飘着多少塑胶垃圾。
中国居首佔近三成
报告列举了全球20个製造海洋垃圾最多的国家,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全球每年最多海洋塑胶污染物的国家,全年产生的处理不当垃圾为882万吨,约佔全球总数27.7%,约有132万至353万吨最后进入了海洋。榜单上紧随其后的是印尼、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这五个国家提供了全球约一半的海洋垃圾。
前20个塑胶垃圾製造大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是美国,其原因是美国公民的垃圾产量较高,以及美国有较长的海岸线。沿岸的欧盟国家合起来相当于排第18位。
科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是海洋塑料垃圾的最大製造者,因为他们缺乏配合经济高速增长的垃圾处理体系。若能减少50%的不当废弃物处理,就能在2025年底前将流出量减少40%。拉文德.劳说:“投资于废物管理基建,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尤其如此。在发达国家,我们也有责任减少废物数量。”
=========================
99%海洋垃圾神秘消失
科学家发现,超过99%的海洋垃圾后来都“失踪”了,它们可能消失的途径如下:
●被沖上岸了:大部分“失踪”塑胶的直径都小于1毫米,但为什么只有较小块的垃圾被沖上岸,原因不明。
●塑胶以某种方式分解成难以察觉的小块。
●附?细小生物沉海底:但也有研究发现,当这些塑胶块下沉,附?在表面的生物一般都会死亡,塑胶块重新浮起。
●被浮游生物和鱼类吞食。假设鱼吃掉了那些塑胶,然后进入了食物链,但其危险性仍然尚未清楚。有些海洋生物如海鸟,如果吃了大块塑胶,消化可以出问题(而且有可能死亡)。目前关于这些海洋毒物的研究依然有限。
●积聚在冰盖上。2014年《地球的未来》期刊另有研究显示,极地冰盖上积聚了大量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塑胶,而随?冰形成和扩张,它将基本上从海水“清除”塑胶。
●估算有误。科学建模计算不可避免存在偏差。
=============================
有毒海洋垃圾终回餐桌
综合《纽约时报》、《国家地理》12日消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漂浮的塑胶垃圾在海洋中被发现。随着时间发展,大量在海面漂浮的垃圾随?洋流运动聚合形成垃圾带,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大太平洋垃圾带”(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也称垃圾岛),从北美洲海岸外几百公里处开始算起,一路延伸到日本海岸的数公里外,垃圾最集中的区域则是在加州和夏威夷之间。
不少塑胶製品残骸随?海洋运动,飘至荒无人烟海滩以及北极冰原地带。这些塑胶残骸被海水腐蚀,遭阳光暴晒,在大浪冲击中变成更细小的碎片,聚合结成PCB(多氯联苯)等有毒污染物。
海洋生物有可能吞食了这些毒碎片,再其转化成内在的有毒物质,然后被生物链上的更高级物种吞食,最终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近年,科学家们已为塑胶污染物正杀害大量海鸟、海洋哺乳类动物、海龟和其他生物,同时又危害海洋生态系统,敲响了警钟。
清理海洋上漂浮的垃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只有一小部分会漂浮起来,大部分都消失不见,从沿海一直深埋海底。此外,一切打捞海洋垃圾的尖端收集系统,都不可避免地捞起大量无关的海洋生物。
因此,科学家们建议,最佳避免海洋方法就是改善沿岸的废物管理系统,以及劝导世界大众停止扔垃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