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地媒体《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外运(00598)同系公司涉违规质押,涉及授信额度百亿元人民币,更有高层被公安管控。消息触发中外运股份遭洗仓,昨日股价曾急跌28%至4.26元,创今年5月底以来新低,其后跌幅收窄至13%,收报5.15元,跌12.86%,仍为逾两个月新低,市值蒸发逾16亿元。股份于午后宣布停牌。
公司澄清与违规事项无关 今復牌
中外运于昨日傍晚发出声明,注意到《第一财经日报》近期的媒体报道,提述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广西的附属公司,在仓储保管和相应质押监管服务方面存在违规行为,中外运澄清媒体报道提述的主要事项,与中外运或旗下任何附属公司的运营概无关联,股份今日復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外运的母公司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物流板块有潜在风险。据悉,中外运广西公司、柳州公司相关负责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主要涉嫌违规签约质押监管业务,配合出质人擅自提货、重复质押、虚假出质等问题。
今年上半年,中外运长航集团决定由中外运,对综合物流业务的分公司进行託管,加大对旗下公司物流监管业务风险的监控,才曝光了大量原先未掌握的问题项目和风险事件。报道引述一份调查报告,截至今年8月,外运旗下各公司已发生各类风险事件上百起,授信额度超过百亿元人民币,风险标的货值也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报告中所提到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仓库中货物的实际损失(存量低于银行要求的最低控货线)、出质人逾期未偿还贷款、外运成为被告或第三人的涉诉案件等。比如货物损失方面,截至今年8月,各公司就发生200多起物流监管风险事件,涉及银行授信额度合计80多亿元人民币,风险标的货值(即缺货金额)5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判外运方面责任,预计损失可能约30亿元人民币。
目前,外运旗下多家物流公司已被告上法庭,案件主要就与质押监管漏洞有关。质押监管是指出质人以货物向质权人出质,作为质权人向出质人授信的担保,监管人接受质权人的委託,在质押期间对货物进行监管的业务模式。
大摩称现价变得吸引
美银美林认为,中外运于年初与母公司订立委託管理协议,公司已就相关资产作尽职审查,相信事件对上市公司影响轻微,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6.9元。摩根士丹利更预测,中外运在未来45日,股价有七至八成的机会上升,主要考虑近日股份受负面消息困扰,相信股价已反映不利因素,短线估值变得吸引,将来收购母公司资产的话,亦可确保资产质素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