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来备受关注的中诚信託一案稍有转机,其旗下“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託两煤矿项目获得新进展,“刚性兑付”这一信託业潜规则能否被打破尚未得知,不过,伴随信託产品在今年的集中到期以及当局收紧监管,影子银行的违约可能性正在上升,拉扯着投资者和市场机构的神经。
昨日市场传出有购买中诚信託一款30亿元(人民币,下同)矿产信託产品的部分投资者,正考虑奔赴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以及中诚信託总部,沟通兑付事宜。中诚信託昨晚随即公告称,“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託两煤矿项目取得新进展,山西紫鑫矿业集团交城神宇煤矿取得了换发的採矿许可证;临县白家?村亦同意无条件配合并支持白家?煤矿审批事宜。此前16日的公告则称,这两项煤矿的採矿许可证均未获得批覆,信託财产能否在到期前变现还存在不确定性。
中诚信託的这一隻30亿元产品将在1月31日到期,而相关信託帐户仅有馀额566.94万元,融资公司实际控制人仍身陷囹圄,按期还债基本无望。就在上周,该信託的项目推荐方和代销方工商银行表示不会对任何损失负责,中诚信託亦不予置评。
今年到期信託增五成
目前,中诚信託产品出现违约或曙光初现仍是未知之数,但伴随今年信託产品的集中到期,更多的违约事件正在或即将上演。周二,十几名投资者聚集在北京公安局一个分局门前向警方求助,这些投资者购买的北京融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隻10亿元基金产品未能如期兑付。分销该产品的包括中国平安保险、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及民生银行等中国大型金融机构,而他们对此未有置评。
事实上,信託、理财等影子银行产品过去亦曾发生过违约,但基本上均有政府兜底,但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政府兜底的压力也在加大,“刚性兑付”被打破的可能性上升。美银美林报告就表示,中国影子银行贷款出现违约的速度似乎在迅速加快。
这一观点亦得到数据支撑,根据海通证券的信用风险系列研报,2014年到期信託约有5.3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超过五成,其中,5月份是到期最高峰,高达1.7万亿元。除单一信託外,更可能涉及违约的集合信託有1.05万元,约有5782款产品。报告称,中小房地产信託或将成为违约高风险区。
而当局亦在收紧监管之手,此前国务院下发了全面升级影子银行监管的“107号文”,对影子银行作出分类,并採取分业经营和分类监管。业内人士就预测,部分领域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及信用违约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