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沪国资改革大潮正涌 有意借鉴淡马锡模式

  绿地集团本月17日发布借壳金丰投资重组预案,拟向后者注入约655亿元(人民币,下同)资产;上港集团也在24日表示,向民企、国际资本等更多投资者开放,吸引新的战略投资者参股。与此同时,沪金融国资中的浦发银行及国泰君安亦分别传出,将各自收购上海国际信託控股权和上海证券部分股权的消息。种种迹象显示,上海国资改革的大潮正在涌来,而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企业市场化程度,并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竞争力。

  作为内地国资体量最大的城市,上海国资委集团层面资产总量近10万亿元,旗下拥有52家国有集团。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沪市A股中有72家沪国资概念股,上述公司总资产达1.36万亿元,资产多集中在汽车、地产、建筑、电力设备、交运及商贸零售等领域。巨大的国资体量和资产规模,令上海在本轮国资改革大潮中备受关注。

  绿地探索职工持股新方案

  绿地借壳金丰控股,无疑是本月上海国资改革和内地地产界最重磅的新闻。本月17日,停牌近9个月的金丰投资披露预案,公司拟注入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655亿。绿地方面希望通过借壳,引入战略投资者,将集团内国有股份佔比降至50%以下。公开资料显示,绿地控股股东为上海地产集团,其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资委。重组併购完成后,没有任何一个股东能单独对绿地形成控制关系。

  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组预案中一大亮点在于绿地集团提出了一种规范超过200人的职工持股会的方案。德恆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慧介绍,绿地的思路是通过设立23个有限合伙企业承接职工持股会900多位股东,再由公司经营管理层设立的管理公司扮演普通合伙人的角色,具体负责合伙企业的管理。

  在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席捲全国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国家在鼓励员工持股的同时,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的持股将是未来的重要话题,而绿地的探索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根据目前公司法的规定,拟上市公司如果存在数量超过200名的员工持股,则该公司无缘进入股票市场。

  完善股权结构利增竞争力

  事实上,为整合上市,绿地除了规范职工持股会外,今年1月还成功引入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聚智、珠海普罗、国投协力这5家财务投资人。上述机构先后斥资120亿元入股绿地,持股约20%。

  “探索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沪国企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是改革的根本切入点。”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奚君羊教授说,促使国企机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国企活力和经营成效,是上海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大初衷。混合所有制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现代公司管理决策体现在股权上,绿地等正探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了单一国有制局限,这样的改革更彻底,“公司也会更多体现不同层面股东的利益诉求”。

  奚君羊认为,股权结构丰富后,国企董事会中将出现非国有股东代表,届时政府对国企过多的行政干预将在国企内部受限。同时,混合所有制结构一旦形成,国企中将有更多民资或其他非国有资本参与,他们将对国企市场化提出更高要求,国企经营方向、重大决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听取并体现非国有资本的意见。

  沪国资系统中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不在少数。内地最大港口企业上港集团,本月24日宣布,向民企、国际资本等更多投资者开放。该集团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国有资产始终佔据绝对多数,其他投资者佔比却不足10%,“现在的股权结构让外方觉得体制机制上不够市场化”。

  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透露,冀将国有股权合理地维持到50%左右,其他成分进入后,董事会包括管理层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评论,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双方是共赢,它将股权的转出最直接地获得资本,从而使集团混业经营、取长补短。

  此外,城投控股1月公告,弘毅投资近18亿元入股公司已获管理层批覆。上海仪电集团也考虑引入与其业务相关的战略投资者,藉此向物联网、云计算方向转型。

  国企高管不应属政府官员

  去年12月出台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指出,通过整合兼併“做大”国企,是当前沪国资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做大”之后沪国资改革将聚焦“做强”,这就需要对国企经营管理进行改革。

  她强调,混合所有制能否激活国企经营和发展活力,关键要看治理结构,尤其是国企对经营管理团队的甄选是否符合市场化原则。她认为,国资改革核心并不在于能引入多少种股权,而在于非国有成分能否真正在国企管理团队中得到落实,“国资改革变革的是经营管理,和高管甄选、考核与任免等机制。”奚君羊对此表示贊同,他也表示,未来国企高管应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企业的是专职管理人才,而非政府官员。

===========================

  沪国企改革主目标是“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从近期相关国企改革动作看,上海国资改革更重视建立新型董事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与经营机制市场化。分析称,上海在国资改革过程中将借鉴淡马锡模式,包括以资本管理取代资产管理、建立新型董事会、通过分类持股落实国企战略规划等,考虑到沪国资现实状况,要完全实现淡马锡模式仍需一个过程。

  上海财大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奚君羊教授指出,长久以来,上海地方政府对国企经营活动有很密切的关联,这种联繫短期难以完全阻断,通过股权方式管理金融机构只能作为目标,“尽管改革形式上会借鉴淡马锡经验,但短期内政府意志仍将在国企中得到体现”。

  “先进的公司治理是淡马锡成功的核心。”申万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介绍,新加坡财政部全资拥有淡马锡,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对其人事、分红等关键决策也仅有部分审核权,且无提名和决策权。此外,淡马锡仅从利润角度考量,独立对特定国企进行增减持的投资决策。

  沪年内或现首个国资平台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要吸取过去国资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解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国有股权结构变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权力寻租问题,并引发国有资产价格流失,在当前国内产权交易体系并不特别完善的前提下,借鉴淡马锡模式率先改革国企经营管理机制的方式更易获得成功。

  奚君羊建议,沪国资改革过程中不妨先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淡马锡模式是改革的长远目标,中间需要有过渡期,短期内政府对国资金融机构仍保留一定影响力,但随?国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会逐渐削弱,最终过渡到淡马锡模式”。

  按上海官方布局,今年全市将有1至2家国资平台进入实质性运营。有消息称,作为金融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上海国际集团或被打造为“金融淡马锡”,即国资仅持股监督,但不做经营。据悉,上海国际集团旗下金融企业包括上海国际信託、上投摩根基金、上海证券、海际大和证券等,此外还有诸多未控股的优质金融企业。

==========================


股市机会多 两大方法掘金

  申银万国分析师张圣贤认为,淘金国企改革应从国企、民企两大维度着手,国企层面应以财务特徵、改革路线、区域特徵角度选股;民企层面则可从竞争行业龙头企,及部分放松的垄断行业上游等路径选股。

  申万的研究报告称,本轮国资改革的投资逻辑共四条,其一是实力较强、资源丰富的国企有望向“淡马锡模式”转变,成为国资流动整合平台;其次,部分国企有望通过改革改善自身经营效率,通过释放业绩提升市场估值;再次,伴随着国资的有序流动及部分行业的“国进民退”,龙头民企有望在市场化环境中胜出;最后,进入原先国有垄断领域的民企将扩大投资,上有行业将有望受益。

  张圣贤说,财务指标方面的优质国企包括格力电器、青岛海尔、中国海诚、中国医药、中国建筑;品牌消费型优质国企则包括中青旅、中国国旅、友谊股份、全聚德、两面针、中炬高新、同仁堂等。区域特徵角度,应关注国资改革中走在前列的沿海发达地区国企及央企。他称,随?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可作为资产整合平台的投资标的包括上海机场、新华传媒、东方明珠、深振业A、海博股份。同时,社保基金、中石化、上海国盛集团、上海久事公司等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国企或机构也有望向“淡马锡模式”转变,并打造成国有资本整合流动的平台。

  至于民企选股逻辑中,首先应甄选“国退民进”过程中的民企龙头。同时,发电、铁路、油气、金融等垄断领域将对民资开放,民资将在上述领域扩大投资,期间相关领域上有企业有望获益。

  近期上海国企改革动作频频,安信证券的最新研报称,挑选受益于沪国企改革的公司,主要遵循六大思路。一是隐性资产巨大的国企,如佔据市中心黄金地段的宝货零售、在市区拥有工业厂房且可转商业用途的企业;二是地产、轻工、纺织、石化、钢铁等ROE很低的行业,预计将成为潜在的被民企收购的对象。

  三是符合石化产业发展方向,重组併购或资产注入机会较大的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四是积极引入民资和战略投资者,与民企交叉持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的公司;五是发生结构性变化,引致利润提升的公司,如产业转型、商业模式革新、技术创新、土地升值等;六是建立新型董事会制度、股权激励机制、职业经理人体制的企业。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