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2014年楼市年中报告称,中国房价短期下跌不可避免,存在局部崩盘的情况,未来10年,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暴利”时代终结,楼市拐点可能在2020-2025年出现。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昨日在京发布《中国住房发展(2014年中)报告》,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中国房价整体不会崩盘,但存在局部崩盘情况,并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在一些房价高、前期开发量大的二、三线城市出现。报告称,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大中城市房价暴涨,刺激了住房开发投资的迅猛增长,这些新增供给在2014年集中入市,从而形成大中城市阶段性供给过剩格局。
房价下跌面快速扩大
今年以来,内地楼市出现主动调整,房价下跌面快速扩大,惟跌幅还较有限。报告称,2011年以来,中国楼市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总体态势,具体表现为中小城市住房持续滞销,今年上半年,大城市楼市也出现滞销。但倪鹏飞指出,应该让市场充分发挥自我调节作用,一、二线城市目前不适合放松限购,政府不应该急于救市、盲目採取行政措施干预。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倪鹏飞说,如果将过去10年看做加速增长期,那么未来10年房地产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暴利”时代终结,也就是说进入“白银”阶段。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邹林华称,为消化结构性过剩与阶段性高供给,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将进入2-3年的调整期。
报告认为,2015-2030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总体走势将呈现“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徵,拐点大致出现在2020-2025年,随后中国城市住房需求将呈现总体下降局面。其中,“高城市化率、低人口抚养比”和“低城市化率、高人口抚养比”情形分别对应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高位和低位水平,在高位水平下,拐点将出现在2025年以后,而低位水平下拐点将提前至2020年。报告称,人口抚养比这种长期上升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住房刚性需求的下降,但由于高城市化率带来的部分改善性需求,将会适度延缓城市总体住房需求的下降幅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