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中国科学家上太空 探索火星不迟于2030年

中国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使用寿命10年,未来将送工程师、科技人员等非飞行员进入空间站。空间站工程各项研製和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按计划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核心舱,进行空间站建造技术试验和验证。
2010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空间站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1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ASE)年会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各类飞行产品的研製、地面各种设施建设,以及大型综合科学试验已经全面展开。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二F遥11火箭等主要飞行产品,进入了研製的关键阶段。
航天员及有关地面设施设备也进入了飞行任务准备阶段,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将全面转入飞行产品的研製试验。
航天员或在轨30天
杨利伟表示,天宫二号除继续验证空间站长期飞行的相关技术验证外,还要解决中长期人的驻留、空间站推进剂补加技术,以及其他新任务和新的科学试验,为空间站积累经验。
此前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飞行任务是神舟十号,在太空中飞行了15天,对于中期驻留时间界定,杨利伟说:“大概30天的时间”。目前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选拔还没开始,计划有两到三名航天员,但选拔还没开始,不确定是否有女航天员。
海南已具发射条件
海南发射场建设基本完工,已经具备发射条件。未来发射空间站组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研製进展,杨利伟对大公报记者表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的发射将由长征五号B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
中国已有10名航天员12人次进行过太空飞行,杨利伟说,后续航天员选拔会根据航天发展需要及飞行任务进行总体规划,由此确定选拔策略、时间和人数,“希望将来航天员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技术结构科学的航天员队伍。”
空间站建成后,将有更多非飞行员专业背景的航天员进驻工作,包括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杨利伟介绍说,正在制定这方面的选拔标准,一些标准已经出台并在完善,选拔时间还未确定。
载人登月仍未立项
“在稳步推进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探讨和思考中国载人航天将来的发展远景。”杨利伟说,地球空间以及月球始终是人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重要领域,同时相关技术研究和探索开发活动也将长期发展,持续存在。载人火星和深空探测也是人类载人航天更长远的目标。
他又表示,载人登月正在做前期预研,工程还没有立项,也没有时间表。
============================
首位实现人类在太空出舱行走的俄罗斯航天员列昂诺夫9月10日在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记者会给出了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表。他认为,一旦各国通力展开合作,时间不会晚于2030年,各国应在2019年前开始选拔火星航天员。
今年已80岁的列昂诺夫表示,“明年是我第一次出舱行走50周年,这么长时间内,我的很多同事们都出色地完成太空任务,这些任务为我们继续建立空间站、出舱维修以及下一步活动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前选拔火星航天员
在相继完成进入太空、登月、建成空间站等壮举后,各国都把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当做下一个目标。中国首位太空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表示,载人火星、深空探测将是人类载人航天更长远目标。
“我们都知道火星将是未来目标,人类发射了一些探测器和飞行设施,证实那里生存条件非常恶劣,这需要很多国家合作努力来刻服,对于技术方面基本可以解决了,现在需要我们来联合许多国家在政治上同心合作。”列昂诺夫说,目前已打造了一些高质量的团队为这个目标奋斗,应该在2019年前开展航天员选拔和培训工作,通过相互了解,学习共同语言,便于共同完成探索火星的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