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81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816亿美元,两者规模相当,显示中国国际收支更趋平衡。外管局官员表示,未来“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应该成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理想状态,对此无需过度解读。
继今年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两年来首现162亿美元逆差后,三季度进一步扩大至816亿美元,显示跨境资金流动继续呈现偏流出压力;经常项目顺差则从二季度的734亿美元扩至815亿美元,与资本和金融项目规模相当。
数据还显示,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中,货物贸易顺差152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581亿美元,收益逆差4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39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资本金融项目下其他子项及净误差等资本流出规模可能逾千亿美元。分析称,资本流出是肯定的。
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不过,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昨日发表署名文章称,未来“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应该成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理想状态,市场不应过分解读,政策也不必过度反应。
他表示,考虑到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央行逐步淡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将来必然是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越多,外汇供求才能自主性平衡。他表示,随着经常项目收支趋向平衡,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水平,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可能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
易纲:加快人币资本项兑换
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管涛称,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压力却无升值预期,表明市场已经接受和认可,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既不可能大幅升值、也不可能大幅贬值。他指出,下一步应抓住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汇率没有明显单边预期的有利时机,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合理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汇率有序、可控的双向波动。
中国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昨日在北京亦表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加快推进和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他指出,近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在此当口上,中国加快对外开放,加快金融市场融合,更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易纲还提到,目前央行会同有关部门,正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并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接近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