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推进国企改革步伐正在加快。酝酿整体上市超过5年的中信集团,计划把高逾2250亿人民币资产,注入市值仅460亿元的上市旗舰中信泰富(00267),上演一场“蛇吞象”的交易,亦为中信集团整体上市踏出最关键的一步。另有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集团将迁册至香港,成为香港公司。中信集团的此次重组彰显出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停牌3天的中信泰富昨晚宣布,已与母公司中信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建议收购业务涉及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及工程承包等的中信股份100%股权。不过,中信泰富仍就有关收购建议进行审慎的评估,待收购获董事会接纳后,下一步还需由大多数独立股东批准。
根据安排,交易对价将分为现金及发行新股,每股发行价为13.48元,较中信泰富停牌前的12.66元溢价约6.5%,亦较过去6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6%。倘若悉数以发行新股支付,中信泰富将发行高达200亿股新股,按照目前已发行股份36.49亿计算,发行新股势将大幅摊薄现有股份。
集团有意迁册至港
虽然注资计划尚待批准,但交易展示中央政府推行国企体制改革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彰显香港再次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据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集团还有意迁册至港,成为香港公司。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在公告中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健全的法律体系、高水平的管治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优秀的人才,对我们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我们继续发展的理想基地。香港是我们的家,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身兼中信泰富主席的常振明认为,母公司的注资行动有助增加中信泰富业务多元性及规模,同时扩大资产和资本,增强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从而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让中信泰富发挥优势与协同效益,提升经营效率。
资料显示,将注入中信泰富的中信股份,截至2013年底,未经审核股东权益约2250亿元,净利润约340亿元。证券界认为,如果注资交易获批,中信泰富将从一家以铁矿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转型为一个以金融和房地产为主的综合性企业。
总资产逾3.5万亿
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表示,倘若注资落实,势对中信泰富股价带来正面推动作用。他解释,中信泰富本身业务近年表现令人失望,特别是耗资百亿美元的西澳铁矿项目连番延迟投产,成为中信泰富业绩的负累,不过今次母公司计划的注资行动,变相整体上市,投资者或憧憬中信泰富盈利表现得以改善。
中信集团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业务涵盖极广,截至2012年底止,总资产高逾3.5万亿元,净资产则为2355亿元。以资产分布而言,公司2012年84.1%为金融资产,15.9%为非金融资产。中信泰富将于今天(27日)復牌。
=======================
邓小平嘱託 荣毅仁创办
中信股份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信託、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和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製造、信息产业等实业领域,是中信集团联合附属北京中信企业管理公司共同成立,註册资本为128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1979年,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已故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应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所託,创办了直属国务院的中信集团。一直以来,中信集团发挥了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成功开闢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在海内外树立了良好信誉与形象。
目前,中信集团旗下拥有11间上市公司,其中在港上市的包括:中信资源(01205)、中信泰富(00267)、亚洲卫星(01135)、天地数码(00500)、中信21世纪(00241);至于A股上市的有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重工以及仪徵化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