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来,进入野蛮成长阶段的P2P(人人贷)网贷平台不断引起监管层关注。据内媒引述消息称,中国央行近日对三类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的P2P模式予以警示。不过央行随后澄清,并未对P2P行业做出界定。尽管如此,十月以来接二连三的P2P企业倒闭,令业界相信监管部门不会坐视不理,行业监管已渐行渐近。
据消息人士称,在银监会本周一牵头的九部委联席会议上,央行条法司列出了三类涉嫌非法集资的P2P模式。包括理财资金池模式、借款人发布虚假信息模式、庞氏骗局模式(见附表)。其中前两类均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第三类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
央行昨日稍晚表示,并未设定P2P的业务边界,也并未划出任何红线。央行主要以旁听者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曾经讨论P2P发展的一些问题。但央行未有否认曾于会上提及以上三种模式。
尽管央行予以否认,但这条新闻引起业界巨大关注,从侧面反映出各方对设立行业规范的冀望。
P2P公司主要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一个联繫平台,借款人通过线上或线下平台发布借款信息,放款人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贷款项目,资金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结算。目前,P2P网贷平台的年化借款利率一般在18%-25%,最高可达30%,而银行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仅为6%。法律界人士称,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便已涉嫌高利贷。
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P2P有效解决了不少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借贷难题,但由于设立门槛低,今年以来行业进入野蛮成长阶段。据业内预测,P2P网站在今年底将突破800家,全年P2P成交额将从去年底的200亿元(人民币,下同)剧增至1000亿元。
两月内39家网站关停
目前,P2P行业处于监管真空地带,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亦无相关法规规范。也正因此,行业的快速成长带来了公司经营的良莠不齐,进入十月份,P2P行业迎来一股倒闭潮。据不完全统计,十月至今,已有39家P2P网站出现提现困难或者关停,涉及金额约10亿元。而前九个月,出现危机的P2P网站仅在10家左右。
这一现象令业界对加强行业监管呼声日高。据报道,央行在此次会议上也提出了未来对P2P行业监管的三个方向:一是明确平台的业务经营范围;二是採用平台资金第三方託管机制,清结算分离;三是加强平台的风险披露和信息披露。其中,建立平台资金第三方託管机制最为关键,央行表示,这是确保P2P平台能否回归中介本质的方案。
另外,业内预计,今年内或明年初,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举措或将面世。P2P网站积木盒子创始人董骏预计,针对P2P行业,监管政策主要会涵盖牌照、资金流向、信息披露三个方面,其中P2P牌照将成为行业准入门槛之一。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