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近年加大人民币境外清算行布局,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定,总额约3.1万亿元。截至今年四月末,境外中央银行和货币监管层持有人民币资产馀额6667亿元。中国人民大学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2009年中国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使用度持续高速增长,今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并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第四位的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正不断提高。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表明,五月人民币市场份额为2.18%,在全球支付体系中保持第五排名。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亦称,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从2009年的0.02,提升至今年二季度的2.9。其与日圆的差距不足1个百分点,与英镑的差距约在2个百分点左右。
推动中资境外机构在伦敦、法兰克福、首尔等海外地区建立清算行,并积极与发展中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等,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很好的制度基础。交银资产管理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鹄飞表示,当前人民币相关贸易结算业务规模巨大,通过设立境外清算行,可促进人民币从结算货币转为投资货币,而央行加大与海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则能从制度上为今后人民币从投资货币,跃升至储备货币提供制度保障。
IMF将在今年十月进行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评审,决定人民币是否能纳入SDR一篮子货币单位。IMF总裁拉加德在今年四月中旬明确,人民币的“可使用性”将成为评审重点。人民币进一步向国际开放令其全球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即使今年未能成事,但在可见将来一定能达成此目标。一如拉加德三月在上海一演讲活动所言,“这不是是否会纳入的问题,而是何时纳入的问题。” |
|